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2例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主要应用球囊导管,对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使用了游离弹簧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等栓塞材料,6例患者采用了静脉入路。结果 本组105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通畅,7例闭塞载瘤动脉,10例复发(8.9%)。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应力争解剖治愈。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球囊、游离弹簧圈及GDC等栓塞。 相似文献
2.
故障现象在使用或检测消化内镜时分别按压注水、注气阀,镜前端水气道出口水、气喷射不畅或无水、气喷出。无水:致使检查中无法冲洗镜前端物镜镜面、保持清晰的视野,造成图像模糊影响观察,易误诊或漏诊。无气:被检查对象(食管、胃、肠)管壁不能扩张致使管壁紧贴镜前端,物镜无法观察。 相似文献
3.
脐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作用,是在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辨证求因、按证选方、对证用药这一完整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脐(神阙穴)是脐疗发挥效应的结构基础:其中医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补益元气、调畅气机、调理肺卫并使药物循经传至病所;而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又是与呼吸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根本所在。基于全息胚理论的脐疗法可通过发挥神经——体液等的一系列调节,使机体预防免疫功能增强,具有疗效明确、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在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方面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逆针灸贴脐法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将102例临床确诊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春秋组、秋季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93例(秋季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7例)。贴脐药物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苍耳散组成。春秋组分别于立春前4周和立秋前4周贴脐,秋季组仅在立秋前4周贴脐,对照组则无任何干预措施。各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均进行鼻症状积分(TNSS)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春秋组及秋季组经干预后TNSS及RQLQ总分下降(P0.05);春秋组在立春前干预后的疗效与秋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秋组立秋前干预后的总有效(70.59%)高于本组立春前干预(58.82%)及秋季组(53.13%);长病程的有效率(27.78%)低于短病程的有效率(75.00%);不同证候的总有效率依次为肺气虚寒证(69.70%),肾阳不足证(46.67%),脾气虚弱证(38.89%)。结论逆针灸贴脐法能有效防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与治疗次数、病程长短及证候类型相关,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瘤(附245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本文总结245例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986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245例椎基底动脉瘤,其中224例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单侧椎动脉球囊闭塞术(5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07例),球囊再塑形技术加弹簧圈栓塞术(34例),支架加弹簧圈术(24例),单纯支架术(4例),可脱性球囊栓塞术(4例),21例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放弃治疗,另外1例血管造影时出现脑梗塞,放弃治疗,其余18例因各种原因未治。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有1例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术病例术后3小时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经45天药物治疗症状消失,224例病人中有145例进行4个月至8年的复查或随访,宽颈动脉瘤有11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又有增大,其中有1例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这11例中有5例又再次弹簧圈栓塞,另外6例因经济困难尚未继续栓塞治疗。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椎基底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某些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外伤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CCF)A型,经动脉入路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可治愈大多数病例,但在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后,经静脉途径可能成为最佳治疗选择。而对于自发性、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CCF)B,C,D型,经静脉途径已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CCF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5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5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5周,对照组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3例;观察组正常6例,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2例。观察组正常比例(24.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而中度抑郁比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8%;P<0.05)。入院时、治疗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周,两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结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有84个动脉瘤,其中63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个外科夹闭,19个未治疗.54个(86%)完全栓塞,8个(13%)瘤颈残留,1个(2%)只行支架覆盖.26例患者(72%)一次栓塞1个以上动脉瘤.31例患者进行了造影随访,93%(53个动脉瘤)表现稳定或闭塞,7%(4个动脉瘤)复发,临床随访结果:33例患者(92%)无症状或轻微症状,1例(3%)部分视野缺失,2例(6%)偏瘫.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合理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可用于优先治疗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和外科难治的意外发现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