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价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了解区级疾控单位调查能力及报告撰写质量。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1年北京市发病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对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评价。共纳入分析报告70起,时效性方面,45.71%(32/70)事件没有在当天报告,最长时间间隔为4 d。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仅有34.29%(24/70)的调查报告计算了罹患率,8.57%(6/70)报告进行了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或比值比(odds ratio,OR)。食品卫生学方面,61.43%(43/70)调查报告对食品加工场所环境进行描述,30.00%(21/70)调查报告提及了食品加工储存工具的卫生及食用情况。实验室检测方面,77.14%(54/70)描述采样种类及数量,但只有18.57%(13/70)调查报告对实验室结果进行了解释分析。全部调查报告均给出了结论依据,但40.00%(28/70)报告对结论依据叙述不够具体。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不够深入,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患病状况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4月 — 2015年3月,抽取北京市6个区120个社区的居民,采用入户调查方法,调查过去4周急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就诊行为和可疑病因等信息。  结果  共完成调查9 885人,其中110人在调查期间发生急性胃肠炎。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性别、年龄调整后,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1.01 %(95 % CI = 0.81 %~1.21 %),年发病率为0.15次/人年(95 % CI = 0.13~0.16)。不同年龄、区域和季节的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就诊率为31.82 %,粪便送检率为20.00 %。在自述的可疑病因中,食源性比例为52.73 %,可疑食品来源于家庭的比例为44.83 %,污染食品类别为果蔬类(34.48 %)。  结论  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就诊率低,自述食源性较高,应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教育,有效降低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个人信息,采用χ^(2)检验对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27619份病例标本,其中有2485份为DEC阳性病例,检出率为9.00%,不同分型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3.10%,其次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02%。不同年龄组D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3,P<0.001),20~39岁年龄组DEC检出率最高,为9.81%,40~59岁年龄组感染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高于其他年龄组,0~5岁年龄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时间分布上,第三季度为高发期,不同季度间D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32,P<0.001)。空间分布上,远郊的DEC检出率最高,且城区、近郊和远郊的D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4,P<0.00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近郊,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远郊。结论2015—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DEC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在夏秋高发季节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冰箱使用习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3个城区和2个郊区,每个区随机选择2~3个社区作为调查点,在选中的社区内随机抽取30户家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家庭冰箱使用的卫生习惯,现场评估冰箱冷藏室内食物储存空间、实际温度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6个监测地区内9885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了解其过去4周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就诊情况以及因急性胃肠炎产生的各类费用,计算急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根据文献报道的急性胃肠炎的食源性比例,推算食源性胃肠炎疾病负担。结果 急性胃肠炎的年发病率为0.15次/人年(95%CI 0.13~0.16),估算调查期间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发病人数为911 975人次。每年约有290 190人次就诊,9120人住院。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的总经济负担为1.47亿元,约占全市年生产总值的0.07‰;其中直接费用1.07亿元(医疗费用0.94亿元,非医疗费用0.12亿元),间接费用0.40亿元。结论 北京市人群食源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更准确地评估食源性疾病对社会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道孚县棘球蚴病防治中犬驱虫项目的投入和需要情况,分析年驱虫成本的影响因素,估算道孚县全年犬驱虫成本,为经费投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1月在道孚县随机抽取30个行政村,实地调查犬驱虫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物料成本(驱虫药和饵料)、村级驱虫成本(药物分发、驱虫动员、逐户驱虫和犬粪处理)以及犬驱虫管理成本(培训和督导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犬驱虫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方程进一步估算全县的年犬驱虫成本。结果道孚县30个村的犬驱虫工作需要投入为41 977.05元,实际投入为13 575.54元,投入与需要的差距为28 401.51元,推算道孚县158个村的年犬驱虫投入总缺口约为149 581.29元。投入与需要之间差距最大是七美乡二村,为5 059.85元;其次是七美乡三村,为2 852.74元。生产类型(X_1)和村养犬数(X_2)是各村年驱虫成本(Y)的主要影响因素(F=39.57,P0.05,调整R~2=0.727),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1.60+1 600.63X_1+33.46X_2。根据回归方程估算,道孚县全年犬驱虫总成本为183 323.00元,其中犬驱虫成本排前5位的村依次是七美乡二村、八美镇曲儿村、龙灯乡夏普隆村、协德乡先锋村和色卡乡格西村,分别为6 746.46、5 509.30、5 269.63、5 074.32和4 901.57元/年。地理分布上,犬驱虫成本最高的地区位于东南部八美片区,包括龙灯乡、协德乡、八美镇和色卡乡,犬驱虫成本≥15 000元/年;其次为北部玉科片区,尤其是七美乡和麻孜乡,犬驱虫成本为10 000~14 999元/年;银恩乡和维它乡,以及中部高原农区,包括孔色乡、葛卡乡、格西乡和甲斯孔乡,犬驱虫成本为5 000~9 999元/年。结论道孚县棘球蚴病防治中犬驱虫项目的投入和需要间存在缺口,目前的投入尚不能满足"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工作需要,应加大投入力度,以保障犬驱虫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北京市食物中毒预测中的应用,为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人数,采用ARIMA模型进行拟合,用2016年的事件数据验证模型拟合效果,并预测2017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病人数。结果 ARIMA(1,0,0)×(1,1,0)4较好的拟合了既往时间段食物中毒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6.00%,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CI内,预测2017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人数为264人。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在食物中毒发病人数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高温热浪对北京市居民死亡风险的附加效应,为制定极端天气事件相关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07 — 2013年逐日死亡人数与同期气象、空气污染资料,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建立气温、热浪与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通过对比热浪日与非热浪日之间的死亡风险来估计不同热浪定义时其附加效应,并分别应用阶跃函数和二次样条函数估计不同热浪持续时间所致的附加效应。  结果  随着热浪定义中阈值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北京市总热浪日数逐渐减少。不同定义下热浪所致的附加效应不同,热浪阈值温度为研究期间日平均气温的第95分位数(27.62 ℃)、持续时间 ≥ 4 d时,高温热浪对非意外死亡影响的附加效应最大,死亡风险可增加11 %(95 % CI = 4 %~18 %)。热浪持续时间超过2 d后其附加效应开始显现,在超过6 d后急剧上升。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死亡,热浪的附加效应最高可分别使其死亡风险增加34 %(95 % CI = 12 %~60 %)、14 %(95 % CI = 4 %~24 %)。女性、中老年、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为高温热浪的敏感人群。  结论  北京市高温热浪可显著增加居民死亡风险,存在因持续高温所致的附加效应,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女性、中老年、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我国西藏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自治区74县进行人群B超筛查,分析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与海拔的相关性,对各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对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70个县(区)364个调查村的77 049人开展B超检查。结合2012年调查数据,累计对西藏全区74个县(区)80 384人开展B超筛查,检出棘球蚴病患者1 371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1.71%。每个调查县(区)均有病例分布,检出率居前5位的县分别为昌都市左贡县(7.82%)、山南市措美县(7.13%)、那曲地区安多县(6.00%)、那曲地区巴青县(5.47%)、日喀则市仲巴县(4.03%),检出率最低的为山南市洛扎县(0.11%)。经正态性检验,以县为单位的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与平均海拔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0.05)。两者Spearman相关系数r为0.43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即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可随平均海拔的增高而逐渐升高。全局Moran's I指数为0.069(Z=2.096,P0.05),西藏自治区各县(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安多县、聂荣县、巴青县呈现H-H关联模式,而措美县、左贡县呈现H-L关联模式。结论西藏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性,可对聚集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乳剂给药方案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的依从性、副反应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棘球蚴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校儿童进行B超结合血清学检查,对病灶最大径≥1cm的棘球蚴病病例给予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每人每天口服阿苯达唑乳剂12.5mg/k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1年最多完成4个疗程。随访服药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开始治疗的1年后B超复查考核疗效,采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综合评价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治疗儿童棘球蚴病临床诊断患者160例,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160例中,连服2-4个疗程者占66.2%(106/160);连续服药不足2个疗程者占33.8%(54/160)。完成2-4个疗程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0、27.9%和0、58.7%。细粒棘球蚴病不同疗程组间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09,P〈0.05);多房棘球蚴病不同疗程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χ^2=0.07,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疗程和病灶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疗效较低,提示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的合理剂量、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治疗方案实施中密切观察与处理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对棘球蚴病长疗程治疗的依从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