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8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兴起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格局。抗血管生成药物使肿瘤局部血管正常化,有助于免疫效应细胞浸润,这一机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本文将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与ICI联合治疗NSCLC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为NSCL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B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解
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间质中CD20阳性
B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CD8和CD4阳性淋巴细胞密度的关系,以及分析CD20阳性细胞浸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
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部分乳腺癌(37.69%,49/130)间质可见CD20+B细胞聚集分布,并可观察到CD3+T细胞聚集在CD20+
B细胞聚集区的周围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总体分析时,CD20+细胞聚集与预后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
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的COX多元分析中,CD20+细胞聚集与较好的DDFS(HR=0.251,95% CI=0.071-0.894,P=0.033)、OS
(HR=0.325,95%CI=0.103-1.028,P=0.056)相关。而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有一个阳性)患者,CD20+
细胞聚集与DFS(P=0.997)、DDFS(P=0.759)、OS(P=0.700)均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
CD20+细胞聚集阴性患者的OS(P=0.001)。结论CD20+细胞聚集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预后预测价值。术后辅助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20+细胞聚集相关,并进而影响CD20+细胞聚集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间质中CD20阳性
B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CD8和CD4阳性淋巴细胞密度的关系,以及分析CD20阳性细胞浸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
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部分乳腺癌(37.69%,49/130)间质可见CD20+B细胞聚集分布,并可观察到CD3+T细胞聚集在CD20+
B细胞聚集区的周围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总体分析时,CD20+细胞聚集与预后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
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的COX多元分析中,CD20+细胞聚集与较好的DDFS(HR=0.251,95% CI=0.071-0.894,P=0.033)、OS
(HR=0.325,95%CI=0.103-1.028,P=0.056)相关。而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有一个阳性)患者,CD20+
细胞聚集与DFS(P=0.997)、DDFS(P=0.759)、OS(P=0.700)均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
CD20+细胞聚集阴性患者的OS(P=0.001)。结论CD20+细胞聚集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预后预测价值。术后辅助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20+细胞聚集相关,并进而影响CD20+细胞聚集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原因,寻找降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5例乳腺癌(Ⅰ、Ⅱ期)术后胸壁复发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Ⅱ期的复发者分别占总复发人数的32%和68%,T1、T2的复发者分别占32%和68%,Her-2表达阳性与Her-2表达阴性的复发者分别占71%和29%,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胸壁复发者为24%,低于未接受放疗者。结论原发灶大、分期晚以及Her-2过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后放射治疗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案(CPT-11 125mg/m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检测患者的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化疗毒性、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92例患者,189例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检测,野生型占37.6%,1个位点变异型占43.9%,2个位点突变异型占18.5%。18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6.6%(51/183);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5.1%(29/183)。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6.5%vs.9.0%,P=0.021)。UGT1A1*28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的2~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7.5%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UGT1A1*28纯合突变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3.3%,高于UGT1A1*28野生型的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是2~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CPT-11剂量高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5.666,95%CI:2.088~15.377,P=0.001)和2~4级迟发性腹泻(OR=4.481,95%CI:1.568~12.807,P=0.005)发生率也显著升高。158例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30例、SD 91例、PD 34例,总有效率为20.9%。2个位点变异患者的有效率为33.3%,高于野生型的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时间在6周以下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OR=6.106,95%CI:1.680~22.197,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无关。结论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应用CPT.11为主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疗效较好,由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时间缩短可能会影响其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高效扩增淋巴细胞的方法,取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BMCs,每例患者重复3次,在GMP实验室体系下,经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体外诱导扩增淋巴细胞和观察扩增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扩增前后总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3^+CD16+56^+(NKT细胞)以及CD4^+和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分析培养前后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扩增情况和重复性,同时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CD3^+、CD3^+CD8^+、CD3^+CD16+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3^+CD^+、CD3^-CD16+56^+细胞比例、CD^+和CD8^+T细胞比值则明显的降低(P〈0.01)。CD3^+、CD3^+CD8^+、CD3^+CD16+56^+细胞增殖倍数的中位数分别为487.9、832.5和2540.6;而CD3^+CD4^+和CD3^+CD16+56^+则分别为159.6和155.5。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前后亚型和扩增倍数的重复性较差,在本研究中只有CD3^+T细胞在体外培养前后、CD3^+CD16+56^+细胞在培养后的CV值在10%以内。培养扩增后淋巴细胞细菌、真菌、支原体、外来病毒及内毒素检查后无阳性发现,所有患者细胞回输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在本研究体系下体外诱导扩增培养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NK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效率较高,细胞毒性细胞比例增高较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NK细胞进行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扩增NK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是肿瘤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一组细胞。 TSC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异质性以及化学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TSC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从TSC的形成、TSC与微环境的关系、TSC的微环境模型以及TSC的信号通路及调节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温热与顺铂以不同的时序性联合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2℃热疗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作用于肺癌细胞时,在进行化疗的同时何时进行热疗疗效最好,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MTT法测定单纯42℃热疗组、单纯化疗组以及不同时间结合点的热化疗组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PLA801D)的抑制率。结果42℃热疗与化疗药物顺铂(DDP)同时作用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率最强(55.73%),不仅优于单纯热疗组(3.13%)、单纯化疗组,也优于先化疗后热疗组和先热疗后化疗组(P均<0.000)。结论顺铂与42℃热疗同时作用较其他结合方式对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6例(60%),咳嗽伴痰中带血4例(40%),胸闷气短3例(30%).影像学见肺叶周边孤立实性肿块,可累及胸膜,偶有双肺多发者.经皮肺穿刺取病理或手术确诊.手术切除9例,全身化疗5例,中位生存期39个月.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尽早诊断,及时采取手术切除及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0.
在最初的肿瘤筛查中,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确实有限。但对于已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而言,其在随访中的价值却很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