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体外实验评估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HSV-tk)杀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新型AdEasy系统,构建受KDR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并可表达HSV-tk基因的AdKDR-tk和AdCMV-tk,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体外分别感染表达KDR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和不表达KDR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用丙氧鸟苷(GCV)处理受染细胞,并以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病毒滴度均为1×1013 pfu/L. 在感染复数(MOI)为100的条件下,GCV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感染含AdKDR-tk的HUVEC细胞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89.4±4.6)%和(91.5±4.4)%分别下降至(22.9±4.7)%和(71.4±2.9)%(P<0.01),而感染AdCMV-tk的HUVEC细胞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89.9±6.2)%和(90.8±5.7)%分别下降至(12.8±2.6 )%和(18.8±6.1)%(P>0.05). 结论: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具有特异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窦汉卿相关史籍文献的考查,在《元故少中大夫吉州路总管刘侯墓志铭》和《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中发现刘执中和许衎二人可能为窦氏针灸学术传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并与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评估者盲,治疗师非盲。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n=15)每次接受30 min高强度躯干控制训练加1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共45 min,每天1次,5 d);对照组(n=15)每次只接受4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天1次,5 d。躯干功能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改良的Rivermead移动指数(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MRMI)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3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93±13.51)岁,男性21例,女性9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可比。最终27例完成规定的康复训练,试验组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评估者在这3例受试者接受第4次治疗后对其进行了结局指标的评估,结果纳入结果分析。两种干预方法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 d后,TIS总表、TIS静态坐位平衡亚表、TIS协调亚表、BBA、MRMI和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躯干控制训练组治疗后对动态坐位平衡的改善更显著,TIS动态坐位平衡亚表分数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且躯干控制训练比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更能改善动态坐位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特殊部位小肝癌(4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前l周内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观察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造影剂灌注情况等,术中行实时超声造影、融合影像导航等辅导技术下微波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未消融完全病灶即刻补充消融,术后1个月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检查,以增强CT表现为标准,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术后即刻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未消融完全病灶即刻补充消融5例。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41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3个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4个病灶判断不清,增强CT 41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4个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3个病灶判断不清,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评价微波消融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对特殊部位小肝癌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CEUS联合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30例,分别于术后30 min行CEUS,术后1个月行CT对比增强扫描或MRI检查评定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30例38个特殊部位小肝癌病灶,共行微波消融治疗42次,34个病灶完全消融,4个有局部残留,再次消融治疗后均完全消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EUS联合影像融合导航技术能精确定位病灶、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穿刺和监控疗效,对临床特殊部位小肝癌消融有显著的辅助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硫化氢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肝肿瘤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体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后,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周期,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及不同浓度蛋白激酶抑制剂下硫氢化钠对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在5 mmol/L~10-4 mmol/L不同浓度硫氢化钠作用下,人肝癌细胞均增殖,其中以1 mmol/L浓度的硫氢化钠效果最明显;细胞周期中以G1为主。在1 mmol/L NaHS的培养下,受不同浓度的蛋白激酶抑制剂(Tyrphostin 47)预处理后,随着Tyrphostin 47浓度增加,细胞的生长愈受到抑制。结论硫化氢能诱导培养的肝肿瘤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诱导细胞周期增殖,其中1 mmol/L浓度促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卫生宝鉴》《济生拔粹》及《针灸四书&#183;针经指南》书中与“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两篇有关的内容,探讨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之源流,认为窦氏针灸学术思想受《素问》《难经》影响较多,但似未受到《灵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11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对患者的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浆纤维活性变化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联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足背动脉直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血液流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临床症状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I-1和F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动脉内径和血液流速,并且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同时,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浆纤维活性。  相似文献   
9.
回顾过往,清代痧症文献的现代研究偏重宏观,而对具体刺刮疗法研究不足,新冠治疗中,针灸刺刮疗法参与度有限,研究缺失恰是重要原因。为补足缺失,作者拟从刺血与刮痧疗法出发,运用表格整理、数据统计、文献引证等方法,结合针灸经典著作,探讨痧症的病因传变、诊疗部位、针灸刺刮法,并对痧筋诊治法以及痧症刺刮部位展开文献溯源工作。同时为便于后续研究,作者总结痧胀著作的研究方法及文献特点。针灸疫病治疗的古代文献丰富,相信经由细致地挖掘整理,针灸刺刮疗法能在当前新冠及未来面对疫病时大展身手。  相似文献   
10.
IL-1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免疫杀伤肝癌细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通过IL-12基因修饰DC可望使其在呈递肿瘤抗原的同时又持续分泌高滴度的IL-12,从而更有效地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进一步增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我们采用HepG2肝癌细胞株的肿瘤相关抗原(TAA)致敏IL-12基因修饰的DC,观察了其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