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00篇 |
内科学 | 54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家兔复苏早期肺水肿及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20只清洁级家兔采用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另6只为手术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不制作心肺复苏模型。模型家兔随机均分10只,分别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μg/kg(B组)和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μg/kg+艾司洛尔200μg/kg(C组)。测量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比较复苏后30 min、1 h、2 h、4 h时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A、C、B组家兔于模型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cTnI水平和MDA活性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家兔心室颤动复苏后肺水肿,对复苏后早期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抽取7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27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及健康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2小时、6小时、12小时CRP及cTnT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CRP的各时间点在STEMI组、NSTEMI组、UAP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nT值在2小时点的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T值在6小时、12小时点在STEMI组、NSTEMI组及UAP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在STEMI组、NSTEMI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明确诊断价值,而CRP水平较cTnT更早期升高,故在临床中联合检测cTnT及CRP的水平变化,对AC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脾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治疗的23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完全栓塞脾动脉瘤腔,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4例患者发生栓塞材料部分脱出,无脾动脉干闭塞、异位栓塞、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7.39%;弹簧圈平均用量为(4.87±1.42)枚,医用胶平均用量为(3.89±1.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57±0.84)天。平均随访时间(11.04±5.09)个月,随访期间,亦无继发脾动脉干闭塞、栓塞材料再脱出或移位、栓塞综合征、脾脓肿、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是介入治疗脾动脉瘤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医用胶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简称“并轨”模式)与“传统”模式培养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消化科轮转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轮转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并轨”模式(30人)或“传统”模式(20人)培养,比较研究生的临床知识、技能以及各项核心能力。采用SPSS 1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并轨”模式较“传统”模式培养的研究生临床考核各项成绩总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60±2.52)vs.(83.80±3.14),t=10.93,P<0.01];两种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在职业素养、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轨”模式培养后的研究生在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诊治技能、心理素质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研究生(χ2=27.00, χ2=10.23, χ2=12.21,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科研能力方面,“传统”模式较“并轨”模式略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4)。结论 “并轨”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并轨”模式较“传统”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其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8.
<正>患者女,65岁,因"间断腹胀5年,呕血半个月"入院,既往罹患乙型肝炎22年。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 CTPV)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遂择期行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术中采用GE Logiq P6超声扫描仪引导穿刺门静脉左 相似文献
9.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在严重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P)浓度变化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 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TPP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含量,并与1 0例一般感染组、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后第1、3和5d各项凝血指标,及与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系统 ( SAPS )、Marshal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严重脓毒症组TPP浓度与D 二聚体含量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均<0 .0 5) ,而PT、APTT、Fib在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 .0 5)。2严重脓毒症死亡患者的TPP浓度持续升高,与SOFA、SAPS 、Marshall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TPP可作为严重脓毒症预后及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指标;与PT、APTT、Fib、D -二聚体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吗啡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是通过激活何种特异性阿片受体起作用的.方法 健康SD大鼠共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吗啡组、吗啡 κ受体拮抗药组、吗啡 δ受体拮抗药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0 min(mycardial ischenmic 10 minute,MI 10 min)及再灌注4.5 h(myocardial ischemic-reperfusion 4.5 hours,MIR 4.5 h)采血及采取组织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常规测定心肌酶(CK、CK-MB),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吗啡组及吗啡 δ受体拮抗药组较其他实验组可显著降低大鼠CK、CK-MB(P<0.05),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 证实吗啡是经由κ阿片受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