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原菌感染宿主细胞一般都依赖细菌表面的特定分子(黏附素)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最初的吸附过程,其中细菌结合非胶原性黏附蛋白的黏附素分子主要包括两类:与纤连蛋白结合的细菌纤连蛋白结合蛋白以及与层黏连蛋门结合的层黏连蛋白结合蛋白.此文重点介绍了这两类黏附素的分子特点以及在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苗药芮博期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芮博期药材进行定性鉴别;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芮博期药材中血根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苗药芮博期药材中盐酸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分离效果好;水分平均值9.88%,总灰分平均值6.87%;盐酸血根碱在0.1450~0.7033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n=3)结果为96.00%、95.71%、99.23%。结论: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可用于苗药芮博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过去二十年间文献发表的中药治疗肺结核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了从1997-2016年期间发表在中文期刊上且进入万方医学网收录的有关中药治疗结核病的论文报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将文献报道的相关组方数据输入后,依据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1998年以后报道的文献中共发现了172个药物组方,共包含257味中药,其中百部(47.7%)、白芨(34.9%)和麦冬(34.9%)使用频次最高,它们在超过1/3的现代中药方剂中有过使用。而组合出现频率超过了20次且置信度大于0.8的中药有13味,其中白芨和百部组合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麦冬和百部。抗肺结核组方规律的网络关系图中处于核心和复杂网络中心的是麦冬、百部和川贝母这三味中药。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8个新处方。结论与传统药典中记载的抗结核药物组方相区别,现代刊物发表抗肺结核药物组方在重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间的组合及其关联程度、提取的常用药对和核心组合这些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其深层次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遗传因素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氮-乙酰化转移酶是含氮药物和外源化学物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系。本文报道了40例肺癌病人氮-乙酰化转移酶多态现象研究。其中,7例为慢型,1144名参比学生中,232名为慢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4183和0.4503。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恙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0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恙虫病患者66例,根据重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重症组29例和非重症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重症组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低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患者焦痂发生率为97.0%。重症组血小板(PLT)、清蛋白(Alb)水平低于非重症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非重症组,ALT/AST比例倒置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P<0.05)。外斐反应OXK多在起病1周内检测,阳性率为14.7%(5/34)。重症组均行胸部X线检查,28例(96.6%)有肺部炎性渗出表现;22例(75.9%)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非重症组31例行胸部X线检查,19例(61.3%)有肺部炎性渗出表现;13例(41.9%)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重症组肺部炎性渗出、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中10例(34.5%)肝大,19例(65.5%)脾大,8例(27.6%)有腹腔积液。非重症组中9例(24.3%)肝大,20例(54.1%)脾大,5例(13.5%)有腹腔积液。两组肝大、脾大、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后患者使用多西环素或四环素治疗。重症组热退时间为(4.3±2.2)d,高于非重症组的(2.7±1.8)d(P<0.05)。结论 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相比,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低血压发生率、PLT、Alb、Scr、BUN、ALT、AST、TBiL、CK、CK-MB、LDH、PCT水平、发生ALT/AST比例倒置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更易出现双肺受累及胸腔积液,热退时间更长。对于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并积极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