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CK、CK-MB、LDH、AS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测158例急性突发性胸痛、胸闷患者及健康体检组51例血清cTnT和心肌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cTnT阳性率高于心肌酶,随着cTnT的浓度增高,CK-MB的敏感性逐渐增高。结论:cTnT是诊断NSTEMI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syndrome,蜘婚)是一种颜面部毛细血管畸形和颅内血管瘤为特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一般有典型的面部红斑,DSA检查可清晰显示软脑膜广泛静脉异常。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形态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正确诊断SW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生物素(Survivin)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其在脑胶质瘤恶性增殖和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与Bcl-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脑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bcl-2的表达,分别计算Survivin免疫反应评分(IRS)和增殖指数(PI);采用TUNEL方法检测脑胶质瘤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脑胶质瘤Survivin IRS、PI及AI分别为3.8±3.9、15%和0.9%,三者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均0.05)。Survivin阳性组PI明显高于阴性组PI(P0.05),PI与Survivin IRS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01)。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I与Survivin IRS呈显著负相(r=-0.372,P0.001)。结论 Survivin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随病理级别增高而明显升高。其在脑胶质瘤恶性增殖和抗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cl-2可以上调生物素的抗凋亡效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AC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例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动指数(PI)以及CVR,并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20,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2.225,χ2=5.00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19,t=7.259,P<0.05),而DVp和DVm明显低于对照组(t=16.348,t=19.05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4,P<0.05),PI明显低于对照组(t=4.979,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纠正A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异常,提升机体稳定脑血管灌注量的能力,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肺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疗程为14d,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前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心肺功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D-二聚体、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和高纤维蛋白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与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射线胸片特征极为相似,仅靠胸片和痰菌抗酸染色涂片无法区分.临床上在未行抗酸杆菌菌型鉴定的情况下,即给予抗结核治疗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儿童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病的临床特点:1)儿童患者可以发病;2)呼吸系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且病情进展迅速,脑脊液生化似化脓性脑膜炎改变;3)脑脊液检查到NTM阳性;4)抗化脓菌治疗无效,抗痨治疗有效,但病情反复,易复发;5)经长期规律抗痨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慢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功能分为Ⅰ级组(33例)、Ⅱ级组(30例)、Ⅲ级组(29例)和Ⅳ级组(28例),选取同期无心脏疾病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血样标本中的BNP、cTNI、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四组研究对象血样中的CK和CK-M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组(P0.05),Ⅲ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Ⅱ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级组或对照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rs=0.718)和血清cTNI水平(rs=0.624)均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OR=4.325)和血清cTNI水平(OR=3.158)均与CHF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的上升是与CHF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可用于对CHF的发病进行辅助诊断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评价,其敏感性高于CK和CK-MB等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洛纳酮药物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对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及亚低温加纳络酮药物组,对比觉醒时间,治疗第3天腰穿颅内压及脑脊液中β-内啡呔(β-EP)含量。结果:三组对比,纳络酮药物组觉醒时间明显缩短,颅内压在第3天明显降低,β-EP含量明显低于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结论:盐酸纳络酮能有效抑制重度颅脑损伤后β-EP的生成,从而减轻了继发颅脑损伤,是救治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