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最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肝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肝叶占全肝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 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 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 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cm H_2O(1 cm H_2O=0.098 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 h达到高峰(15.8±2.7)cm H_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 d由(13.6±2.3)cm H_2O逐渐下降为(9.3±2.0)cm H_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 h至3 d由14%±5%上升至21%±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 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 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 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肝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凋亡调控蛋白FLICE样抑制蛋白(FLICE-like inhibitory protein,c-FLIP)及其下游凋亡因子caspase-8在胆道损伤愈合良性狭窄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建立胆管损伤后良性狭窄犬模型,利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对15例犬胆道损伤后2、3、4、5、6 mo及其配对的15例假手术组的吻合口组织中c-FLIPTLcaspase-8表达和定位进行分析,根据染色细胞的比例,计算每张切片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比较cFLIP及caspase-8在实验组及其配对的假手术组胆道吻合口组织表达的差异,及两组内不同时相之间c-FLIP及caspase-8在吻合口组织表达的差异.结果:c-FLIP蛋白于实验组内各时间点均呈阳性表达,定位于问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胞质最明显,各时间点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2.33±3.40 vs 3.41±0.69,21.01±5.43 vs 3.28±0.95,18.93±2.54 vs 3.11±1.01,18.88±3.40 vs 3.35±0.74,17.23±3.53vs 3.19±0.91,均P<0.05).而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8于实验组各时相均呈现弱表达,定位以腺上皮居多,间质组织表达相对较弱,与配对之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3.20±0.86 vs 11.66±2.80,3.42±1.17 vs10.16±3.08,3.65±0.90 vs 10.03±1.93,3.91±0.71 vs 10.90±4.02.4.01±0.88 vs 11.23±2.73,P<0.05),而各时间点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c-FLIP与caspase-8蛋白表达成负相关(r=-0.94,P<0.05).结论:cFLIP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8的激活在胆道良性狭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其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NF-kappa B p65和TNF-α口在门静脉压力升高促进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致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实验组.观察术后0.5、1、3、5、7、14、21和28 d门静脉压力和保留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保留侧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保留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F-kappa B p65和TNF-α的表达.结果 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保留侧肝叶占总肝质量的比例逐渐增加;门静脉压力在结扎后立即升高,0.5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7 d降至正常水平;PCNA阳性细胞计数在术后第0.5 d至7 d与对照组相比增多(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保留侧肝叶的NF-kappa B p65和TNF-а蛋白的表达均在0.5 d至5 d与对照组相比增多(P<0.05),术后7 d至28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kappa B p65的表达在术后0.5 d、1 d、7 d、14 d均与TNF-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门静脉压力变化可能通过TNF-α、NF-kappaB信号传导途径在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大鼠肝再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氯生药物在体外低浓度下对胆道常见感染细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并了解胆汁浸泡下三氯生涂层后对胆道支架材料表面细菌黏附及蛋白吸附的影响。方法抑菌环法检测三氯生在低浓度下抑菌效果,并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较,评价联合紫杉醇后三氯生抑菌效果;通过免疫荧光标定及电镜扫描比较一定细菌浓度的人胆汁浸泡下,316L医用不锈钢裸材料及表面涂层三氯生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药物后细菌黏附和层黏连蛋白吸附情况。结果三氯生在1、0.5、0.25、0.125、0.0625、0.03125mg/ml浓度下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并且优于相同浓度下的左氧氟沙星(P<0.005),但联合紫杉醇后,其抑菌效果明显降低(P<0.005);在胆汁浸泡环境下,三氯生药物涂层组表面吸附的细菌量及吸附的层黏连蛋白均明显少于裸材料组,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16医用不锈钢加载低浓度三氯生能良好抑制胆道细菌的生长,适用于胆道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M-ANNHEIM评分系统评价慢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2家医疗单位收治的17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四川省人民医院95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0例,女77例;年龄为(49±5)岁,年龄范围为29~72岁。根据M-ANNHEIM慢性胰腺炎临床分期系统进行疾病分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分别选择单纯药物、内镜以及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总体情况及随访情况。(2)无症状期患者治疗情况。(3)Ⅰ期患者治疗情况。(4)Ⅱ期患者治疗情况。(5)Ⅲ期患者治疗情况。(6)Ⅳ期患者治疗情况。(7)糖尿病加重及新发情况。(8)并发症情况。采用门诊、电话、信件、问卷星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M-ANNHEIM评分所需要的相关数据。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患者总体情况及随访情况:177例患者治疗前M-ANNHEIM慢性胰腺炎分期无症状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11、72、55、31、8例。177例患者施行单纯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分别为49、49、79例。17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0.5)年。(2)无症状期患者治疗情况:11例无症状期患者均行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M-ANNHEIM评分为(1.91±0.21)分,治疗后1、12、24个月M-ANNHEIM评分分别为(1.27±0.14)分、(1.73±0.19)分、(2.09±0.16)分。(3)Ⅰ期患者治疗情况:72例Ⅰ期患者中,行单纯药物治疗13例,行内镜治疗26例,行手术治疗33例。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12、24个月M-ANNHEIM评分分别为(8.11±1.05)分,(6.31±0.31)分、(7.69±0.24)分、(10.00±0.23)分。行内镜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42±0.93)分、(5.13±0.25)分、(6.89±0.20)分、(8.27±0.24)分。行手术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13±0.77)分、(4.79±0.15)分、(5.42±0.22)分、(7.76±0.20)分。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Ⅰ期患者治疗后1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4,4.98,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P>0.05)。Ⅰ期患者治疗后12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5.99,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P<0.05)。Ⅰ期患者治疗后24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6.29,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P>0.05)。(4)Ⅱ期患者治疗情况:55例Ⅱ期患者中,单纯药物治疗8例,内镜治疗15例,手术治疗32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12、24个月M-ANNHEIM评分分别为(12.61±1.16)分,(11.63±0.26)分、(12.57±0.30)分、(14.50±0.27)分。行内镜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42±1.43)分、(8.47±0.24)分、(11.07±0.21)分、(11.93±0.30)分。行手术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3±1.22)分、(8.78±0.15)分、(9.94±0.21)分、(11.00±0.24)分。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05)。Ⅱ期患者治疗后1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7,8.48,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P>0.05)。Ⅱ期患者治疗后12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3,8.48,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P<0.05)。Ⅱ期患者治疗后24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1,6.83,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P<0.05)。(5)Ⅲ期患者治疗情况:31例Ⅲ期患者中,单纯药物治疗9例,内镜治疗8例,手术治疗14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12、24个月的M-ANNHEIM评分分别为(17.25±0.89)分,(17.11±0.35)分、(18.44±0.41)分、(17.33±0.44)分。行内镜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38±1.06)分、(15.00±0.53)分、(16.50±0.33)分、(16.88±0.44)分。行手术治疗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63±1.06)分、(14.64±0.34)分、(16.00±0.35)分、(16.57±0.33)分,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05)。Ⅲ期患者治疗后1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7,4.82,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P>0.05)。Ⅲ期患者治疗后12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3,4.48,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P>0.05)。Ⅲ期患者治疗后24个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与内镜治疗、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3,1.41,P>0.05);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M-ANNHE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P>0.05)。(6)Ⅳ期患者治疗情况:8例Ⅳ期患者均行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6、12、24个月M-ANNHEIM评分分别为(17.94±0.59)分,(18.01±0.34)分、(17.54±0.19)分、(17.34±0.26)分、(17.88±0.43)分。(7)糖尿病加重及新发情况:49例内镜治疗患者中,治疗前17例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糖尿病加重5例,治疗后新发糖尿病11例;7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治疗前31例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糖尿病加重21例,治疗后新发糖尿病7例;两种治疗方式糖尿病加重和新发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04,P<0.05)。(8)并发症情况:49例单纯药物治疗患者中,未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49例内镜治疗患者中,支架相关并发症4例经内镜重新安置支架后治愈,急性胰腺炎6例,消化道出血2例(1例经内镜下止血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7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术后胰瘘17例(生化漏11例、B级胰瘘5例、C级胰瘘1例),术后胃瘫3例,术后腹腔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血2例(1例合并C级胰瘘经再次开腹止血缝合后好转、1例经介入治疗后好转),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慢性胰腺炎应根据不同病情分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M-ANNHEIM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价单纯药物、内镜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多样性指数、CD4/CD8+T细胞比值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51例,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群、TCR多样性,比较不同预后转归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获得性免疫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分析外周血TCR多样性指数、CD4/CD8+比值、二者联合对HBV相关性肝癌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TCR多样性指数、CD4/CD8+比值水平等在健康人群与HBV相关性肝癌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CR D50值、CD4+T细胞比例、CD4/CD8+均下降,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TCR多样性指数、CD4/CD8+比值、二者联合预测疾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共374例资料,按照术前HBV DNA载量分为低载量组(1.0 E+04 IU/m L)和高载量组(≥1.0E+04 IU/m 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分析并发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血清肝功能指标术后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高载量组各项指标上升的幅度及峰值均大于低载量组(部分P0.05)。与低载量组比较,高载量组术后肺部感染(18.9%vs.5.2%)、胆汁漏(15.4%vs.2.3%)、总并发症发生率(19.9%vs.10.6%)增高、术后住院时间(13.70 d vs.10.09 d)延长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HBV DNA载量(OR=0.86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0.731)及肿瘤大小(OR=0.535)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高HBV DNA载量的HCC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增加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前HBV DNA载量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肝部分切除术(PH)后肝脏能迅速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关于肝再生能力的研究一直是肝脏外科领域的热点.现已发现肝脏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效应细胞增殖反应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其调控机制非常复杂.笔者就肝部分切除术后其再生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