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致盲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也正逐渐流行。ROP的发病与早产儿出生后视网膜血管生长异常有关,ROP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1)高氧性血管停滞期(急性期);2)缺氧性血管增生期(晚期)。血管生长受氧调节因子和非氧调节因子的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氧调节因子,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认识。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关键的非氧调节因子,在ROP急性期,尽管有VEGF的存在,但早产儿因缺乏IGF-1视网膜血管的正常生长也就受到抑制。在ROP的晚期IGF-1水平的上升增强了VEGF刺激病理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这些发现提示了IGF-1正常水平的恢复可能有助于防止早产儿ROP。本文主要讨论IGF-1和VEGF在ROP急性期、晚期病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大于胎龄儿(IAG)、适于胎龄儿(AGA)、小于胎龄儿(SGA)三组,分别测定三组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及胎盘重量,同时取脐血采用EUSA法测定IGF-1及IGFBP-3水平。结果①三组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及胎盘重量3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脐血IGF-1及IGFBP-3水平在SGA、AGA、LGA三组间比较,LGA组〉AGA组〉SG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胎儿发育的重要指标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重量与IGF-1及IGFBP-3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IGF-1及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血前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性休克血前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8例新生儿败血症(40例并败血症休克)的血浆PCT水平,并比较CRP水平。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惠儿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败血症性休克组尤为明显;败血症性休克患儿发生率及死亡率随PCT值升高而升高;PC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PCT的敏感性(87.5%、特异性(82.4%、阳性预期值(74.5%)和准确性(84.3%)最高。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时PCT升高较早,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升高。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优于CRP。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新生鼠HIE模型,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药物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即处死,其余各组大鼠在规定时间处死,分离左侧大脑皮质,称重,用生理盐水作匀浆介质,按1g:10ml比例在冰水溶液中匀浆,然后离心取上清液分别检测新生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匀浆蛋白量。另取大鼠左侧大脑,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HIE组MDA、ET-1和NO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SOD含量则明显降低,且脑组织水肿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治疗后,HIE组MDA、ET-1及NO的含量明显降低,SOD则增高,脑组织水肿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氧自由基和ET-1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CGRP对HIE具有保护作用,它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作用而减缓脑缺氧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在急性期川崎病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23例急性期及IVIG治疗后川崎病(KD)患儿、23例非KD发热患儿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急性期KD组T淋巴细胞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27.91±5.47)及平均荧光强度(11.74±3.35)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分别为12.32±1.89%及6.18±1.71%P均<0.01)及发热对照组;同样,急性期KD组血小板CD40L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及发热对照组。结论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在急性期KD患儿中高表达现象,可能在KD急性期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观察利拉鲁肽对ALI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PF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急性肺损伤组(LPS组)、正常对照组(C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L组)、中浓度组(M组)、高浓度组(H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组)。LPS组及各药物处理组分别以LPS 1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小鼠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LPS后,L、M、H组分别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0、100、800μg/kg,D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的PBS溶液。然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12 h后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瑞-吉氏染色法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沉渣中中性粒细胞数(PMNs)。结果 L,M,H组各组小鼠生理功能较LPS组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H组各组肺组织结构排列相对整齐,W/D值及PMNs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LP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改善内毒素致ALI小鼠生理功能、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肺水肿、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聚集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且该药无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哮喘大鼠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其抑制剂(TIMP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哮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环孢素大、小剂量组。大鼠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和刺激后成为哮喘模型,用环孢素大剂量10mg·kg-1·d-1,小剂量5mg·kg-1·d-1,地塞米松5mg·kg-1·d-1进行干预,采血检测及肺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上述因子含量。结果哮喘组CRP、TGF-β1含量为(82.30±30.27)、(63.55±10.73)mg·L-1,环孢素小剂量组为(47.16±18.67)、(32.18±7.16)mg·L-1,正常对照组含量为(3.42±1.63)、(14.22±4.08)mg·L-1,哮喘组CRP、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P-9阳性率在哮喘组表达75.0%,环孢素小剂量组表达68.8%,明显高于正常组25.0%(P<0.05);TIMPs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组CRP、TGF-β1、MMP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IMPs明显降低。大剂量组环孢素与激素组均可以使哮喘组中的CRP、TGF-β1、MMPs及TIMPs表达趋于正常组,环孢素小剂量组对上述因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 6、8(IL 6、8)可抑制人及小鼠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1〕。急性白血病时血清IL 6、8水平的变化 ,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 2 3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血清IL 6、IL 8的水平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 )急性白血病组 :2 3例 男性 1 6例 ,女性 7例。年龄 1~ 1 4岁 ,中位年龄 6岁。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 5例 ,急非淋白血病 8例。( 2 )对照组 :2 7例 ,年龄 1~ 1 4岁 ,男 1 7例 ,女 1 0例。中位年龄 7岁。2 IL 6、8测定 :IL 6、8检测试剂盒由第四军医大… 相似文献
9.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并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及药物治疗7 d后抽血检测SOD浓度和VEGF浓度,于出生后1~3 d、4~6 d、7~10 d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mNGF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②出生后4~6 d、7~10 d,mNGF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③mNGF治疗组的血浆SOD、VEGF浓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mNGF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升高VEGF浓度,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