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损伤、热烧伤皮肤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的机制,并为其诊断提供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对380 V交流电组、220 V交流电组、220 V直流电组、火焰烧伤组、金属灼伤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HE染色、EGFR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极性化上皮细胞核周长、长径、短径及长/短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损伤与热烧伤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一致;极性化上皮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EGFR在胞浆内分布较均匀;各损伤组皮肤上皮细胞核变长;各电损伤组上皮细胞核周长及长/短径比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热烧伤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电损伤组分别与各热烧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热损伤上皮细胞极性化改变主要系热效应作用所致;定量测定损伤皮肤上皮细胞核周长及核长/短径比值,可推断该损伤系低压电损伤或烧伤.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心肌桥(MB)存在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法医尸解中发现的87例心肌桥的形态特点与AS的关系。 结果 MB检出率34.7%,并随年龄呈阶梯样增加,心肌桥主要出现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主干, 单个MB最多,占90.8%(79例)。MB桥前段发生AS有43.7%(38例),管腔狭窄程度大多在Ⅲ级以上占86.8%(33例);桥后段有8%(7例)发生AS,管腔狭窄程度均在Ⅱ级以下,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下段无AS;存在AS的MB长度大多2.0cm以上。 结论 大多数MB是解剖变异,随着年龄增加可导致桥前段和桥后段AS,桥前段更易发生AS。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破裂死亡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AD破裂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D破裂死亡多发生于40~60岁,有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11月~次年4月),突发性腰背部疼痛及腹痛多为首发症状,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以Debakey I型多见,且发病急、死亡快,常为心包填塞死亡。结论:尸检发现AD破裂有助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后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中药及处理相关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中药治疗后死亡病例。结果16例为自身疾病死亡,2例为乌头碱中毒死亡。结论中药中毒往往是中药炮制方法不正确所致;多数患者非中药直接引起死亡,但存在诊断不清,对病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普遍存在误诊误治;尸体解剖有助于明确死亡原因及相关责任。  相似文献   
7.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为司法实践服务。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培养法医检案能力为主要目标。检案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加强检案训练,重视基础课程和跨学科学习,参与教学实践,强化表达能力训练和培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胶原纤维(CF)和IL-18与主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用Massion's染色检测主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近心处(A组)、典型主动脉粥样斑块(B组)和正常主动脉(C组)管壁CF形态及含量,免疫组化检测IL-18表达.结果 Massion's染色:A组CF在各层明显增多,排列不规则,斑块坏死区CF很少甚至缺失,周围CF增多;B组CF分布与A组相似,但坏死区及周围CF增多并渗入弹力层;C组CF各层较少,排列较规则.3组间CF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A组IL-18在主动脉内皮细胞、内膜、炎性细胞、粥样斑块坏死区及周围强阳性表达;B组呈阳性;C组呈阴性.3组间均有明显不同(P<0.05).3组间IL-18与cF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主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IL-18过度表达致管壁和斑块内C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120例围生期妇女、婴儿死亡导致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围生期妇女、婴儿死亡的影响,对引起死亡及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法医教研室2000~2009年解剖医疗纠纷案例中围生期死亡妇女、婴儿共120例,其中妇女72例,婴儿48例.统计内容包括:尸检数量、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医院级别、分娩方式、产前疾病、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符合情况等.结果:①围生期妇女、婴儿死亡导致医疗纠纷主要集中在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②各级医院围生儿组的平均误诊率为77.1%,远高于妇女组的误诊率:40.3%;③发生医疗纠纷的围生期死亡妇女年龄偏高,平均年龄30.5岁,大于28岁的占65.3%;④发生医疗纠纷的围生期死亡妇女职业主要为农民和无业,分别占62%和17%;⑤75%的死亡妇女为高危妊娠,其高危因素的前3位依次是:妊娠合并症、妊娠异常和分娩异常;⑥发生医疗纠纷的围生期妇女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是: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肺动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时间的3个高峰期为:进入产程~分娩结束、分娩结束~产后6 h、产后12 h~产后24 h;⑦发生医疗纠纷的围生期婴儿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为:肺部因素、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和产程因素,其中进入产程~出生48 h是婴儿死亡的高峰期,占婴儿总死亡例数的77.1%.结论:医疗条件、高危妊娠、治疗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是影响围生期妇女、婴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提高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增强其处理围生期妇女高危妊娠、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围生儿肺部因素和脐带因素的能力,是降低重庆地区围生期妇女、婴儿死亡率及其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尸体年龄、性别差异、死因和动机等特点.方法:川东北9个县市区2005年至2009年间3014例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的法医尸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9∶1;年龄以15~45岁为主;死亡时间以夏、冬季和10时~13时居多;猝死的高发年龄段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死因以心血管系统和中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