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与T管引流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999年以来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的 2 6例患者临床疗效 ,并与同期行T管引流的 31例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内置管引流组术后无胆汁丢失 ,较T管引流组痛苦小、胃肠功能恢复快。两组比较 ,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分别为 13.8± 3.4,35 .5± 6 .8h ,(P <0 .0 5 ) ,恢复肠蠕动时间为 30 .5± 5 .6 ,43.8± 7.4h ,(P <0 .0 5 ) ,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 3.5± 0 .6 ,6 .4± 1.1d ,(P <0 .0 5 ) ,术后输液量 45 5 0± 5 84,135 0 0± 12 5 0ml,(P <0 .0 1) ,术后平均住院日 4.6± 1.7,9.6± 2 .4d ,(P <0 .0 1) ,平均住院费用 815 0± 910 ,5 0 0± 12 70元 (P <0 .0 5 ) ,恢复日常工作时间 12 .8± 2 .5 ,2 7.4± 6 .9d ,(P <0 .0 5 )。结论 :腹腔境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引流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缩短了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半开放置鞘气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临床常用的建立气腹的方法有闭合法和开放法2种,闭合法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易损伤腹内脏器和血管;开放法切开腹壁各层后直视置鞘建立气腹,操作较复杂,需增加特殊器械,易漏气及产生皮下气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二者优点,设计一种半开放置鞘气腹法,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免疫磁性海藻酸钠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治疗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用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包覆阿霉素的碳包铁/海藻酸钠复合纳米微球,以水溶性碳二亚胺为交联剂,将载药微球与单抗Hab18连接,制备出了免疫磁性药物纳米微球.对该免疫磁性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检测了免疫磁性微球中抗体的活性和免疫磁性微球与靶细胞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磁性药物纳米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71.2nm,外观为球型,铁含量为14.6%,载药量为10.8%,且具有强磁响应性和长时间药物缓释效果.同时在体外该微球能够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这种免疫磁性药物纳米微球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靶向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剖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胆囊疾病患者血中内皮素和 C反应蛋白的影响 ,比较两种方法对机体损伤的程度及安全性 ,选择行剖腹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 15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 15例 ,无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15例 ,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 3h,12 h,2 4h抽取静脉血检测内皮素、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剖腹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血中内皮素术中、术后含量明显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P<0 .0 1) ,C反应蛋白于术后 12 h明显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刺激小 ,对高血压患者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周汉新  韦伟  裘法祖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3):136-137,141
20世纪末 ,两次大的变革对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分子生物学理论被引入外科学研究 ,二是外科临床与高新技术结合而诞生的微创外科。本文将就作为微创外科支柱的腹腔镜技术 ,在消化外科临床中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以及发展趋势 ,作如下综述。应用的现状1980年 ,德国的 Sem m成功地用腹腔镜技术施行了阑尾切除术 ,成为将腹腔镜技术引入外科手术领域的先驱。1987年 ,随着法国的 Mouret首次报道第 1例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使得腹腔镜技术迅速在全球推广 ,并在后来的 10余年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消化外科临床中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石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术前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和66例术前未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的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术后胆道残石的发生率和胆道阴性探查率。结果 发现在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中,术前MRCP检查的阴性率为23%,术后残石率为1.5%,胆道阴性探查率为0;而未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的残石率为9.1%,胆道阴性探查率为18.2%。结论术前MRCP检查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还可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瘤、肺结核出现阴虚综合征时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变化规律,验证阴虚综合征的发病学机理是由于白细胞介素1(10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增强、生物学活性相对升高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理论研究结论。方法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材料,使用细胞因子基因芯片检测阴虚综合征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肺癌阴虚综合征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淋巴瘤阴虚综合征时IL-8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肺结核阴虚综合征时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TNFa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结论肺癌、淋巴瘤和肺结核伴有阴虚综合征时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从细胞因子网络的角度,初步验证了阴虚综合征的发病学机理的理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和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患者,单单使用常规外科技术止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的:回顾临床常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止血材料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2/2010-02关于止血材料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生物材料;止血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止血效果;止血机制"或"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 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sis effect; hemostatic mechanism"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选入文章内容与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有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文献类型包括综述和临床研究.排除重复研究及内容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可知,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微纤维胶原等.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理和止血效果均不相同,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各种止血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使用止血材料,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 ( carboplatin-Fe@C-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 C - Fe@C-CN )结合磁场在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和药动学过程。 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 40 只为 A 组, 正中开腹行肝动脉插管,按卡铂 5 mg·kg-1 体重注入 C-Fe@C-CN 的生理盐水分散液,以肿瘤组织为靶区施加 0.5 T 磁场 30 min 。分别在给药后 0.25 , 0.5 , 1 , 3 , 6 , 12 , 24 和 48 h 各时间点,每组取 5 只大鼠处死,采集血浆、靶区肿瘤、非靶区肝、肾、脾和肺组织标本,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和组织中卡铂浓度,药物浓度数据用 3P87 药动学程序分析处理,并组织学 观察 C-Fe@C-CN 的在各脏器分布情况。 另 40 只健康大鼠为 B 组,以左肝叶为靶区,给予相同的处理作为对照。 结果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 c max 是 65.21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8.47 μg·g-1 )的 1.7 倍。 48 h 时 A 组靶区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是 7.27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11 μg·g-1 )的 2.3 倍。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AUC 是 906 mg·h·L-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421.34 mg·h·L-1 )的 2.2 倍。 2 组药动学参数值相近。病理学观察 显示, C-Fe@C-CN 在磁场作用下聚集于肿瘤细胞间隙中,并可栓塞于部分细小动脉。非靶区肝组织内少见 C-Fe@C-CN 的聚集和栓塞的血管。 结论 C-Fe@C-CN 在体内具有长循环和缓释特性,在磁场的引导下对肿瘤组织具有更强的靶向性,成倍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方法 随机对2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效。结果 除l例因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外,24例均获成功。其中l例胆总管未置任何引流而一期缝合;4例置T管引流;19例采用自制带单向倒勾的(3—5)mm直径硅胶管内置管引流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时间(90.420)分钟,平均145分钟。胆总管内取出结石l-5颗。患平均住院7.5天。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内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简便易行且符合人体生理的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