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2007年2月-2010年3月,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医院手外科收治3例、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2例下肢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伸膝功能丧失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 ~ 52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热压伤1例、车祸伤2例、井下压砸伤2例.创伤情况:皮肤软组织缺失伴髌韧带及股四头肌部分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伴股四头肌大部分缺损2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8 cm×16 cm ~28 cm×19 cm.2 手术方法术前肌电图检查下肢神经损伤情况,如股神经功能未受损,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彻底清创,解剖患肢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膝降动静脉或膝上外侧动静脉备用.将患肢半腱肌自膝内侧止点处切断,向上分离约20 cm后将远端移位至髌韧带断端;在髌骨外侧缘2 cm处切断髂胫束止点,向上分离切取20 cm×4 cm髂胫束纵向折叠成2 cm宽腱条,将腱条远端移位至髌韧带断端备用. 相似文献
2.
3.
The“elephanttrunktechnique”isamultiplestageapproachinthetreatmentofextensiveaneurysmaldiseasesoftheaortaBorstetal1 firstdescribedthisapproachin1983Inthepresentstudy,wereportourexperienceoftreating2casesofDeBakeytypeⅠdissectinganeurysmwiththe“elepha…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喷妥钠对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l)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抑制作用中可能的电生理改变作用。方法采用急性分离的人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30μmol/L(T1组)、100μmol/L(T2组)、300μmol/L(T3组)]对细胞膜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结果 T1组硫喷妥钠在 30~ 60 mV有抑制Itol的趋势,其中,在 50 mv和 60 mv有明显抑制作用(n=21,P<0.05);T2组和T3组硫喷妥钠分别在测试电位 30~ 60mv(n=19)和 20- 60 mV(n=17)时,对Itol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且在膜电位去极化至 60 mV时,三组浓度(30μmol/L、100 μmol/L、300μmol/L)的硫喷妥钠对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10.7±3.3、21.3±3.8和(49.3±4.8)%,不同浓度效应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抑制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r=0.943,P<0.05)。电流-电压曲线基本形态无显著变化。结论 临床相关及其高于临床浓度的硫喷妥钠对人心房肌细胞Itol有明显而直接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这种改变与硫喷妥钠的心肌抑制作用中的负性变时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9~ 1999年 10年间 ,对 4 80 0例病人 ,实施了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术。其中有 18例患者因情况特殊 ,麻醉者插管前 ,对病人存在的插管困难问题估计不足 ,致使屡次插管失败 ,并出现了诸多插管并发症。不仅延误了手术的进行 ,给病人带来许多痛苦 ,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也使麻醉医师 ,无所适从。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过去 10年间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失败的原因 ,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采取预防措施 ,以提高插管困难病人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从减少病人痛苦、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角度 ,提高医疗质量。1 临床资料实施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失败的 …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2年以前Ⅲ型主动脉瘤(AAType Ⅲ)在非体外循环(Non-CPB)下手术,由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此后转为深低温停循环手术。1995年重新开始在Non-CPB下,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2年以前17例(组1),1995~1996年15例(组2)。两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及术前用药和麻醉诱导均无明显差异。组1术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和中心静脉压(CVP)。组2同时还监测SpO_2。麻醉维持:组1以大剂量芬太尼为主,组2同时吸入较大量安氟醚或异氟醚,并有2例合用硬膜外阻滞。组1中14例行体表降温,最低鼻咽温31.2℃±1.3℃。直肠温31.8C±1.3℃。组2及组1其余3例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RHD)慢性房颤(AF)对心房肌细胞膜电压依赖性外向钾电流的影响,探讨和评价心房电重塑(AER)中钾电流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急性分离的人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18例风心病非房颤(NAF)和18例慢性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两种电压依赖性外向钾电流: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和超快速激活钾电流(IKur),并比较两组的电流-电压曲线。结果:在钳制电位+10mV-+60mV下,AF组的Ito1密度均较NAF组Ito1值明显降低(P<0.05),在钳制电位+60mV时,AF组Ito1密度较NAF组低57.5%(P<0.05)。在钳制电位0mV-+40mV时,AF组IKur值明显低于NAF组(P<0.05);其中,AF组IKur密度在钳制电位+40mV时,较NAF组低47.0%(P<0.05)。结论:Ito1和IKur的改变均可能是慢性房颤时AER中多种离子通道重塑作用中的重要表现,可能与AF时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不应期的改变和频率适应性变化有关,与其它离子通道改变以及AF发生和持续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