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5p(miR-199a-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紫杉醇(PTX)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人NSCLC细胞株A549和耐药NSCLC细胞株A549/PTX中miR-199a-5p相对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分析A549和A549/PTX细胞对PTX的耐药性;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9a-5p与热休克因子-1(HSF-1)的靶向关系。采用CCK-8和TUNE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HSF-1、热休克蛋白(HSP)90、HSP60、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549/PTX细胞对PTX的耐药性显著高于A549细胞(P<0.05),且A549/PTX细胞对PT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高于A549细胞。耐药细胞株A549/PTX中miR-199a-5p表达显著下调,HSF-1 mRNA显著上调(P<0.05)。在耐药细胞株A549/PTX中miR-199a-5p负靶向调... 相似文献
2.
3.
结核病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防控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型技术与流行病学资料相整合,在研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测序能够构建生物体基因组的完整DNA序列,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结果精确等优势,在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比较全基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伊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研究纳入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年龄≥15岁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921例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为1.32∶1,15-59岁初始治疗者占98.1%,已婚/同居占63.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43.6%)和注射吸毒(36.0%)为主。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加,2011-2015年新治疗人数占73.5%,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构成比由2005-2008年的58.2%降至2015年的26.1%;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者构成比从2005-2010年的2.3%增加到2015年的43.7%。研究对象总体病死率为4.4/100人年,治疗第1年死亡数占整个观察期的37.4%。累计生存率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200-349个/μL和≥350个/μL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72.7%、85.6%和89.2%;异性性行为感染和注射毒品感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70.5%,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女性,调整后[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为1.65(1.19-2.29)];吸毒感染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55(1.09-2.21);基线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死风险高于未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34(1.06-1.69);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和200-349个/μL者的死亡风险高于≥350个/μL者,调整后HR(95%CI)分别为4.96(3.40-7.25)、3.03(2.25-4.10)和1.58(1.16-2.15);已婚/同居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伊宁市推动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男性、未婚/离异、吸毒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伊宁市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收集2005-2015年抗病毒治疗者的治疗信息;采用回顾性研究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3 74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纳入研究,异性感染和吸毒感染分别占46.3%和32.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78(170,395)个/μl。治疗满6、12、24、36、60个月时病毒抑制率分别为70.4%(1 568/2 228)、64.4%(1 695/2 631)、66.3%(1 590/2 400)、70.1%(1 345/1 919)和73.6%(550/747),治疗满12个月的病毒抑制率低于其他时间(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药物漏服在治疗满12、36和60个月均为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调整比值比(AOR)(95%CI)分别为3.581(2.943~4.357)、2.496(1.957~3.182)和3.137(1.969~4.998);在治疗满12个月时,吸毒感染(AOR=1.544,95%CI:1.164~2.048)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200(AOR=1.371,95%CI:1.086~1.731)是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伊宁市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失败率较高,药物漏服是病毒抑制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需加强吸毒感染及晚期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和服药指导,提高乡镇级卫生院的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一站式"工作模式的效果,以探索提高伊宁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伊宁市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实施艾滋病ART"一站式"服务模式后的初筛阳性者为观察组;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未参与艾滋病ART"一站式"服务的初筛阳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随访和治疗效果。结果新发现的HIV/AIDS病人从确认阳性到参加治疗的平均时间,由"一站式"实施前的96天降至33天(F=23.701,P〈0.000);随访满一年后的随访比例,由实施前的88.19%上升至实施后的96.89%(χ^2=13.649,P〈0.05);死亡比例由实施前的8.63%下降至实施后的3.67%(χ^2=5.221,P〈0.05);从确认阳性到参加治疗时间(≤30天)的比例,由实施前的12.33%上升至实施后的74.67%(χ^2=147.341,P〈0.05);存在漏服的比例由实施前的50.23%下降至实施后的33.33%(χ^2=10.347,P〈0.05);观察组停药脱失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3.088,P〈0.05)。结论 ART"一站式"工作模式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接受ART的时间,降低了病人的失访率和病死率,病人在参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ART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吸毒人员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评价吸毒人员的生存质量,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吸毒者调查问卷进行人口社会学和行为学调查。结果新疆吸毒人员生理、心理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t=-23.01、-9.76,P0.01),社会关系领域和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常模(t=15.61,P0.01)。HIV感染、收入、注射吸毒和吸毒年限与吸毒人员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而文化程度和美沙酮维持治疗与吸毒人群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结论要提高吸毒人员的生存质量,应针对其尽早开展戒毒或毒品替代活动,预防艾滋病传播,还应提高吸毒人员文化水平、促使吸毒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疆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为高校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11月在新疆2所大学577名预防医学本科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调查结果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认识、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专业学习投入得分分别为(8.77±1.30)分、(6.81±1.72)分、(6.73±1.27)分和(4.41±1.01)分,对于专业认识,不同性别(t=-3.799)、年级(F=11.180)、预防医学专业志愿填报(F=7.746)和自我转专业意向(F=4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专业价值观,不同年级(F=10.923)、家中不同亲属关系从事预防医学领域工作(F=7.334)、预防医学专业志愿填报(F=64.392)、自我转专业意向(F=2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专业期望,不同预防医学专业志愿填报(F=4.951)、自我转专业意向(F=126.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学习投入方面,不同性别(t=-3.208)、年级(F=6.135)、家中不同亲属关系从事预防医学领域工作(F=6.867)、预防医学专业志愿填报(F=4.478)、自我转专业意向(F=17.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大一大二年级、父母或近亲从事预防医学相关工作、志愿填报时自主选择预防医学专业、不愿意转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总体得分较高,专业认同情况较好。结论新疆预防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较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早期培养专业兴趣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CV感染现状、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伊宁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18岁以上且抗-HCV阳性的在治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丙肝认知、卫生服务利用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CV-RNA、HIV-R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横断面调查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招募36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96.11%为男性;维吾尔族占87.5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82.22%;HCV-RNA阳性率87.22%,平均HCV-RNA(log10)为(5.30±2.23)IU/mL,HCV-RNA拷贝数≥10~5者占89.49%;HCV与HIV合并感染率为71.11%。26例因HCV感染到医院就诊,就诊率为7.22%,14例在就诊时接受了HCV-RNA检测;5例曾接受干扰素治疗。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AOR=3.25,95%CI:1.24~8.55)、曾有HCV症状体征(AOR=6.67,95%CI:2.57~17.35)和丙肝知识认知良好(AOR=2.70,95%CI:1.12~6.53)是促进美沙酮门诊HCV感染服药人员就诊的因素。结论伊宁市美沙酮门诊感染HCV服药人员HCV病毒复制水平高,因HCV到医院就诊率低,需在美沙酮门诊加强丙肝相关咨询和宣教,促进HCV感染者及时寻求医疗卫生服务,减少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