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1日至5月31日施行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均成功施行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32.5m in,术后平均住院2.8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困难,随着器械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时间逐渐缩短;且术后患者康复快,痛苦轻,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深得广大患者青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4].我们在熟练掌握常规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基础上,应用微型腹腔镜和曲线型器械[5-6],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开展421例TUSPLC.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1例,男性117例,女性304例,年龄13~74岁,平均41.8岁.胆囊息肉65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329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7例.其中胆囊颈部嵌顿结石12例,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同时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6月间53例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增加穿刺孔转为传统LC或中转开腹,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20~50min,平均30min;出血0~100ml,平均2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2个月,无继发出血、胆漏、切口感染、黄疸等并发症发生,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减少了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切除术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是62例患者,实施子宫内膜切除术,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指标、随访复发率、护理满意分值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应用综合护理,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8.
T管拔出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拔T管后胆漏的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原因不清楚[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骨水泥、髁式针、钢丝组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骨水泥、髁式针、钢丝组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掌骨骨折48例,并随机抽取髁式针内固定法治疗指骨、掌骨骨折病例4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平均18个月随访,治疗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5W,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5W。关节功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良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6.7%。经χ^2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与传统髁式针内固定疗法相比,采用骨水泥、髁式针组合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掌骨骨折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方便换药、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可缩短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模型,评价黄芪甲苷(AS-IV)对Th2过敏性皮炎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在day 1,day 2用1.5%的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2次,同时给予地塞米松ip剂量为0.67 mg·kg-1,AS-IV(6.25,12.5,25,50 mg·kg-1,ig)至day 5(诱导相给药),day 6用0.5%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 h后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耳组织HE染色,同时部分耳组织制匀浆以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L)-4,IL-13,IL-9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明显,耳组织真皮层明显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IL-9水平显著升高;黄芪甲苷25,50 mg·kg-1诱导相给药能显著抑制模型的耳肿胀度;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甲苷小鼠的耳炎症反应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能显著降低耳组织匀浆中IL-4,IL-13,IL-9水平。结论:黄芪甲苷诱导相给药对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