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CT的各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胰头静脉弓的正常表现及显示率方法对40例非腹部疾病患者行胰腺静脉期扫描,使用轴位图像、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分别评价胰头静脉弓的表现及显示率结果轴位图像、TSMIP和VR显示胃网膜右静脉均为100%,胃结肠干均为80%,右结肠上静脉分别为100%、87.5%、80%;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分别为92.5%、65%、4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分别为92.5%、62.5%、45%结论使用16层CT,联合轴位、TSMIP和VR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0 T MR DWI评价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2只.20只用于建立VX2瘤模型,2只健康正常兔用于行正常肝射频消融术对照.于VX2瘤种植后14~21 d(平均17 d),对符合实验条件瘤兔(病灶位于肝实质内,最大直径≤3 cm,坏死病灶直径≤整个病灶直径的1/2)行3.0 T常规MRI和功能DWI.对瘤兔及对照组正常兔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后7~10 d(平均8 d)行3.0 T常规MRI及DWI.所有射频消融治疗兔行MR检查后均行病理检查.测量兔肝VX2瘤、正常兔肝射频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分析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3.0 T MR常规成像、ADC值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同一b值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组织间ADC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20只实验组兔肝VX2瘤模型均建立成功,1例肿瘤突出于肝表面、1例肿瘤病灶出现明显坏死未纳入实验.所有18个瘤灶及2例正常兔肝射频消融均成功.兔VX2瘤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肝VX2瘤兔射频消融治疗后7~10 d,射频消融病灶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稍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T2WI序列周边环形稍高信号为肉芽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T2WI序列低、中等信号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在DWI图上为低信号,活性肿瘤组织位于病灶周边,呈结节状,在T2WI、DWI图上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标本为灰白色,部分肿瘤组织间夹杂增生血管、少许肉芽组织.b值为600 s/mm2时,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9只)、坏死组织(18只)、肉芽组织(18只)、正常组织(18只)ADC值分别为:(1.227±0.140)×10-3、(0.702±0.050)×10-3、(1.918±0.124)×10-3、(1.739±0.044)×10-3mm2/s,各组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治疗后坏死组织、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肉芽组织、正常肝组织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瘤模型适合3.0 T MR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对射频消融治疗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影像组学可将医学影像资料转化为可挖掘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从医学影像资料中挖掘海量的深层图像信息, 再基于机器学习或统计学方法, 筛选出关键的影像组学特征, 构建模型, 用于疾病的精准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等, 在辅助临床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影像组学在临床中的重要价值, 但其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将影像组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前, 仍面临着诸如数据标准化、模型验证等问题。本文对影像组学的临床价值和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医学影像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具落地潜力的领域之一。然而,人工智能面临着医学影像大数据持续积累所带来的挑战:缺乏高质量数据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等。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法律/法规及科研人员使用习惯的标准化医学影像数据库势在必行。FAIR数据准则(可查询、可访问、可交互、可再用)有望在数据库构建、数据采集以及医学影像数据描述术语规范化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期待在国内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CT是鉴别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其对不典型病灶的鉴别诊断仍有较大的经验依赖性,而纹理分析可以提供客观、定量的图像描述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其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4例,血管瘤(HEM)60例,肝细胞肝癌(HCC)6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44例,转移瘤(MET)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以Ma Zda软件生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进行各组病灶的判别。结果 258例患者中,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对于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错判率(4.26%~37.80%)低于基于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9.57%~39.02%)。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错判率最低(13.57%);对于FNH与HEM的鉴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效果相当(错判率为4.26%);对于恶性肿瘤间的鉴别纹理分析错判率相对较高,若于恶性肿瘤间两两鉴别则错判率可降低(错判率最低为HCC与MET,约11.67%)。结论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作为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尤其是FNH与HEM、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恶性病灶间的两两鉴别;其中基于三期增强扫描的纹理分析较基于平扫图像者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1H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指标在兔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相互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对照组,5只;第2-6组为实验组,每组8只,共40只。对以四氯化碳(CC14)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实验组兔和对照组兔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lH.MRS检查。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1H-MRS参数为胆碱峰高choAmp、胆碱面积choAre、胆碱/脂质峰高比值(cho/lipid)Amp和胆碱/脂质面积比值(cho/lipid)Are。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S≥1为判断阳性的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两者各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同时行血清学和1H-MRS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0.893)〉C-Ⅳ(0.804)〉LN(0.732)〉PCⅢ(0.643),1H-MRS中依次为(cho/lipid)Amp(0.753)〉(cho/lipid)Are(0.742)〉choAre(0.544)〉choAmp(0.497);除choAmp外,所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choAmp、choAre与C-I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choAre、(cho/lipid)Are与LN存在正相关(P〈0.05),(Cho/lipid)Amp与血清学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1H.MRS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可能与间质纤维化影响代谢物的交换和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累及盆部腹膜外间隙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扩散至盆外间隙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87例AP患者螺旋CT表现,着重观察AP扩散至盆外间隙的CT表现特征。结果AP所致腹膜后间隙积液蔓延至盆外间隙的发生率为34·5%(30/87)。盆外间隙积液的CT表现主要有4种类型。若以AP扩散至盆外间隙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标准,其敏感度47·6%(30/63),特异度100%(24/24),阳性预测值100%(30/30),阴性预测值42·1%(24/57),准确度62%(54/87)。结论急性胰腺炎所致的盆外间隙积液有4种表现形式,盆外间隙积液是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简单而特异度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使用MRI能够进行活体示踪经MR磁探针标记的干细胞移植后的动态变化情况,而如何对干细胞进行MRI磁探针标记是其关键所在.基于不同的原理,目前干细胞的MRI磁探针标记方法较多,其特点迥异,了解不同标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有利于在进行干细胞的MRI活体示踪研究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water suppression and auto-shimming line width for liver 3.0 T 1H-MRS.Methods Fifty-seven cases with liver 1H-MR spectroscopy(1H-MR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including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n=5), fatty liver (n=14),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combining fatty liver (n=3) and normal situation (n=35).Independent t test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condition (height, weight, body mass index etc.) between different water suppression effect groups and between different shimming effect groups.Using Chi-square test to analyze whether water suppression rate and auto-shimming line width between fatty liver groups and non-fatty liver exi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Results By comparing WS ≥90% (n=47)group with WS < 90% (n=10) group, the former showed smaller average height[(164.7±8.0) and (170.5±3.7) cm respectively], weight[(61.8±10.4) and (73.4±5.4) kg respectively], BMI [(22.7±3.2) and (25.2±1.3)kg/m2 respectively]and LW[(17.7±3.7)and(24.6±6.3) Hz respectively]than the latter (t=-3.488,-3.415,-4.002 and-3.327, P < 0.05).By comparing LW 20 Hz (n=41) group with LW 20 Hz (n=16) group, the former showed better water suppression rate [(93.0±2.7)% and (86.1±8.5)% respectively]than the latter(t=3.213,P <0.05), whereas larger weight[(62.2±11.6) and (68.1±6.1)kg respectively]and BMI[(22.8±3.4) and (24.2±1.9)kg/m2 respectively](t=-2.516,-2.024,P <0.05).LW≤20 Hz in the fatty liver and non-fatty liver group was 7/17 and 34/40, respectively (X2=11.347, P < 0.05).WS < 90% in the fatty liver and non-fatty liver group was 10/17 and 0/44, respectively (X2=28.536, P < 0.05) .Conclusion Hepatic steatosis exerts an adverse effect in water suppression and shimmin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脏少见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的肝脏少见肿瘤的CT增强表现特征,并对比分析相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手术所见。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10例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7例,CT增强扫描显示,5例为囊实性,5例为实质性;8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2例淋巴瘤无明显强化。CT可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与肝内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对肝邻近组织器官的推压与侵犯等,与手术所见一致。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肝脏少见肿瘤定性诊断价值不大,但有助于与肝细胞癌鉴别。结论:CT增强扫描对肝脏少见肿瘤定性诊断较困难,但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仍有助于与肝细胞癌相鉴别;CT增强扫描可准确判断肿瘤的解剖部位及其对邻近组织器官侵犯的情况,从而帮助制定合理、详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