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16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8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双盲CCB和安慰剂对照研究,其中包括拜新同30 mg与安慰剂两种。结果两组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患者1年内死亡数,校正χ^2=3.78,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1年内致残性卒中数,χ^2=3.93,P〈0.05,两样本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患者的1年内心肌梗死发生数,χ^2=4.34,P〈0.05,两样本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合应用CCB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是有利的,可以有效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缺血区的供血供氧,缓解临床症状,防止进展为心肌梗死;有效降低致残性脑卒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认为,在体心肌肥厚的发生诱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心肌细胞受自分泌、旁分泌以及内分泌释放多种因子以及介导信号转导途径所致,如血管活性肽(ET-1、AngⅡ等)、神经递质(NE、E等)、细胞因子(EGF、PDGF、TGF-β等)以及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PGF2α等,信号转导途径在心肌肥厚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它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导致心肌肥厚[2 3];另一类是机械牵张以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奥欣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44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后,分别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奥欣,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改善情况以及3个月内死亡和1年内死亡率的情况。结果加用维奥欣的治疗组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症状缓解快,3个月内死亡和2年内死亡率例数少。讨论维奥欣可增加患者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还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的作用,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长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与核因子活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治疗组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核因子的活性。结果粉防己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 VS 306.65±17.78,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 VS 61.45±9.20,P<0.01)。粉防己碱组核因子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9.58±1.56 VS 40.33±4.39,P<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29.58±1.56 VS 30.09±3.46,P>0.05)。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明显减少,核因子的活化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行缺氧2 h/复氧4 h,建立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A/R)、缺氧/复氧+胰岛素组(I/R+INS)。于复氧4 h后,利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INEL)和DNA梯带法(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A/R组相比,A/R+INS可明显降低MDA、LDH值(P<0.0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胰岛素具有减少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Zn2 + 预处理诱导金属硫蛋白 (MT)在心肌细胞的表达及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 2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实验组按腹腔注射ZnSO4 到建立再灌注模型的时间分为E1 2h,E2 4h及E4 8h组 ,每组各 8只。检测LDH ,CK、ATP含量及心功能指标 (LVSP与±dp/dtmax) ,用1 0 9Cd/血红素饱和法测量心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含量。结果 :E2 4h及E4 8h组MT表达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1) ,E1 2h组虽有表达 ,但其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2 4h及E4 8h组LDH与CK较其它二组低 ,而ATP较其它二组高 ,心功能指标较其它二组改善。E1 2h组及对照组之间相应各指标 (LDH ,CK、ATP、LVSP与±dp/dtmax)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Zn2 + 预处理可诱导MT在心肌细胞的表达而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与核因子-кB活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治疗组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4 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 粉防己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 VS 306.65±17.78,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 VS 61.45±9.20,P<0.01).粉防己碱组核因子-κB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9.58±1.56 VS 40.33±4.39,P<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29.58±1.56 VS 30.09±3.46,P>0.05).结论 粉防己碱预处理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明显减少,核因子-кB的活化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心肌病根据病理生理、血液动力学特点及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型,即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由于病因尚不很清楚,因此并无特异治疗。但适当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和预后。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外科治疗为数不多。一、扩张型心肌病:由于较广泛的心肌纤维肥大,细胞间水肿,纤维组织增多,致使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肥厚扩张,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栓塞。 (一)一般治疗:较长时间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可以改善症状,并能使增大的心脏有所缩小。特别对中度以上心衰的患者更为 相似文献
9.
大蒜素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乳鼠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模型,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预处理组(AP组)、缺氧/复氧组(A/R组)、大蒜素预处理组(G组),测定各组缺氧后、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指数(AI)。结果G、AP组LDII、MDA明显较A/R组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A/R、AP、G组AI较C组明显增高(P〈0.01),AP、G组AI较A/R组显著降低(P〈0.01),G组AI较AP组稍高(P〉0.05)。结论 大蒜素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A/R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后松开,再灌注6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预处理组(EGCG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细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IS/AAR%),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AI),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进行组阃比较.结果 与I/R组相比,EGCG可明显降低CK-MB值[(951.57±123.71)与(1 826.38±205.32),P<0.01],降低Caspase-3活性[(0.56±0.17)与(0.81±0.20),P<0.01],减少心肌梗死范围(IS/AAR%)[(26.73±5.22)与(41.56±6.81),P<0.01].与I/R组比较,TUNEL检测示EGCG显著降低AI值[(7.39±2.43)与(15.62±4.28),P<0.01].与I/R组相比,EGCG组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形态改变显著减轻,肌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嵴光滑.结论 EGCG对大鼠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激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