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抗性程度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79~1984年,在粤、桂、滇、黔、闽、苏、皖、豫八省(区)协作下,开展了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调查,调查统一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地段试验的延长法及体外微量测定法,共计测定423例.结果发现八省(区)均有抗氯喹恶性疟存在,但抗性程度差别很大,其中广东的海南岛及云南南部有高度抗氯喹恶性疟存在;广西南部及安徽中部的恶性疟亦对氯喹有明显抗性,但抗性程度低于海南岛及云南南部;河南南部及江苏西部的恶性疟对氯喹的抗性处于初始阶段;福建崇安县发现Ⅰ级抗性1例。对上述两种测定方法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十年来抗氯喹恶性疟的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反应的体内7天法和4周法、体外微量法以及我们参照7天法改进的简化法,于1974~1983年对海南岛11个疟区县202个居民点内1,624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和带虫者的调查结果。抗氯喹恶性疟在海南岛出现后,扩散较快,已遍及岛内恶性疟流行区,约51万人口受到威胁,山区尤为严重;抗性的比例和程度均高,且较稳定,抗性病例中R Ⅱ和R Ⅲ约占半数,配子体携带率高;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均是传播媒介;抗性虫株同时对乙氨嘧啶有明显抗性。文中对几种调查方法的选用加以讨论,并提出加强防治和监测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海南岛昌江县收治恶性疟30例,以测定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其中经体内外同时测定的有14例。按体内测定标准发现Ⅲ级抗性者5例,Ⅱ级抗性者1例,Ⅰ级抗性者6例,敏感者1例,另1例属于Ⅰ级抗性或敏感。经同时使用两种测定板观察结果,各剂量组对疟原虫发育的抑制率及对不同抗性病例测得的抗性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抗氯喹恶性疟的出现是全世界消灭疟疾工作中的一大障碍,我国自1972年起在云南、海南及广西先后有抗氯喹恶性疟病例报告,同时出现病例数回升,遂使了解其分布情况和抗性程度成为我国抗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测定恶性疟对氯喹的抗性过去都用体内法,需观察7天或28天。1978  相似文献   
5.
一、抗氯喹恶性疟的概念能在正常杀灭或抑制其同种疟原虫增殖的氯喹浓度中继续存活并繁殖的恶性疟原虫称为抗氮喹株恶性疟原虫,由它引起的疟疾即为抗氯喹恶性疟。这些抗性株的出现,目前认为是由于核基因自发性突变,并在药物作用下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位素标记的实验表明,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对氯喹有一浓集机制,而感染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的病人的红细胞浓集氯喹的浓  相似文献   
6.
尼日利亚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卡诺省加基地区进行的疟疾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计划中,检验了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和全民服药的疟疾防治措施以前、进行过程中及停止后,当地人群对疟疾免疫应答的变化。本题的前几篇文章,报告了抗疟前及抗疟措施实施阶段的情况。本文报告了实施计划的最后阶段,即抗疟措施后1974年和1975年的情况。此阶段的具体目的是(1)在预计恢复到抗疟前流行状况期间的人群得到部分的保护,(2)对历次进行血清学调查的人群继续进行纵向观察,包括曾用残杀威进行室内喷洒及周效磺胺加乙胺嘧啶每半月一次全民服药重点处理的5号及7号2个实验区,以及  相似文献   
7.
自1954年以来,不少人报告母鼠对疟疾的免疫力能传给仔鼠。人疟虽无相似研究,但据此推测,这可能是保护疫区婴儿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已有研究结果颇不一致,为了弄清母鼠感染疟疾与受孕之间相距时间的长短与仔鼠免疫力强弱的关系,以及母鼠受疟原虫抗原免疫注射后对仔鼠免疫力的影响,作者用大白鼠分组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无疟史母鼠所生的仔鼠(21日龄,下  相似文献   
8.
1982~1983年,在海南岛乐东县应用体外微量法进行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调查中,比较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供应的标准培养基及国产冻干培养基的效果。所用涂氯喹板及涂甲氟喹板均系WHO提供,测定方法按照WHO标准测试箱内所附使用说明。 结果显示冻干培养基支持恶性疟原虫发育的效果较WHO目前的标准培养基为好。用于测定对氯喹或甲氟喹的敏感性,冻干培养基的成功率均较高,结果可靠,且包装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及南美洲多种抗性的恶性疟原虫的扩散及非洲出现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显示迫切需要控制这些原虫的替代药物。一种4-喹啉甲醇类药物甲氟喹是唯一的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药。经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证明,本药是一种对抗氯喹虫株及抗乙胺嘧啶虫株红内期无性体的高效杀灭剂,但不是一种病因性预防药。临床前的毒理学畸胎学、致癌力的研究无任何使用该药的重要禁忌指征。经过在非洲、南北美洲、东南亚及欧洲的深入临床试用,显示本药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特别是对抗氯喹恶性疟有效。为了防止这个有希望的新药在地方性流行区出现抗性,在引进此药前应作好合理和审慎的安排,其预防办法包括与其他药物合用(甲氟喹与乙胺嘧啶-周效磺胺合用已在研究中),与伯喹作为配子体杀灭药合用以防止传播,以及仅可用于治疗。只有在特别危险的情况下才用于预防服药。  相似文献   
10.
据去年底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疟疾专题委员会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在建成28株抗恶性疟原虫(FCC-1/HN)的杂交瘤后,通过体外抑制试验证明其中92D4、93A3、93D4、94C3、94B5和94D1等6株杂交瘤的培养上清液或腹水,对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