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MIPD)治疗幕上老年大容积脑出血(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灌云县人民医院重症病房住院的92例幕上老年大容积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内科治疗,观察组接受MIPD治疗和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7、21天时的血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10.66±4.36) cm3,较对照组的(38.54±10.23) cm3明显减少,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为(17.97±5.43) c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5±6.37) cm3,NIHSS评分为(12.58±3.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1±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天,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5.75±2.79) cm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在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5例。2组病例均予以内科治疗方法加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每次予以尿激酶2×104~5×104 U一次性灌注液化引流,观察组予以尿激酶2×104~5×104 U加入0.9%氯化钠30 mL溶解后反复冲洗。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3,5,14天的血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2组的拔除血肿引流管时间;比较2组病例再出血、颅内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中枢性高热、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SRMD)的发生率;比较2组病例术后3个月的累计病死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3,5,14天血肿体积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5,14天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减小、NIHSS评分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的拔除血肿引流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例的再出血、颅内感染、SAP、中枢性高热、SRMD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2组的累积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溶液冲洗用于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的血肿液化,能够缩短血肿清除的时间,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甘草酸二胺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胺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参照Rosenberg等报道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判断脑出血模型制作是否成功,将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甘草酸二胺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所有大鼠第5天MR扫描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T-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脑组织中TNF-c、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甘草酸二胺治疗组脑含水量、TNF-α、IL-1β、IL-6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磁共振扫描显示模型组血肿血肿周围水肿范围明显增大,甘草酸二胺治疗组血肿周围未见明显水肿.结论 甘草酸二胺能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并发HAP,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其发生HAP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1.9%(83/134),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延髓麻痹、气管插管与切开、营养状态是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非连续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化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用于检测炎症因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予以安静卧床、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加用甘草酸二胺治疗,于入院第1、7、21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根据头颅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时间点的TNF-α、IL-6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21天,对照组与观察组的TNF-α水平[(12.06±6.18) pg/mL vs (8.83±4.57) pg/mL]、IL-6水平[(9.32±5.03) pg/mL vs (6.59±3.09) pg/mL]、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12.11±4.30) cm3 vs (9.26±3.87) cm3]、NIHSS评分[(8.65±2.92)分vs (7.68±2.30)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9%(3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应用甘草酸二胺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倒,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7天开始给予疏血通6ml,1次/d静滴,共14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21天分别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g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在第21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69.0%)显著高于对照组(47.6%),试验组未见血肿扩大、再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良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9.
选取13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将其分为狭窄组(A,87例)及正常组(B,47例)。A组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组,分别检测FIB及血脂。结果:(1) A组病程、TC、血红蛋白(Hb A1c)、LDL-C及FIB较B组高,(P 0.05)。(2)以狭窄程度分组中,各组TC、LDL-C以及FIB的差异均(P 0.05),病程、Hb A1c差异(P 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TC、LDL-C、FIB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 0.05)。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指数和FIB水平能够反映颈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白蛋白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ICH)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1天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 g,2次/d静滴,共10d,在入院第1天、第10天、第20天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及血肿体积在第10天、第20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6%)显著高于对照组(48.8%).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