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途径。方法 我院儿科收治的48例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均按照每一位患儿的训练计划进行各项活动,一般每次训练60~120min,每周3次,持续训练1~3个月。部分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的同时,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结果 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运动协调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绪波动的总改善率达85%~95%,学习成绩提高的改善率也达62%。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这种游戏疗法,满足了患儿与临床医生对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患儿及家长乐于接受,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正> 我院新生儿病室近期内发生4例由于采用高渗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酸中毒引起的高渗状态综合征。现将其中2例报告如下,以引起基层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纠正酸中毒与渗透压负荷问题,防止高渗液体快速纠酸引起的高渗状态的危险性。 [例1]患儿,男,12小时,住院号88,215,于1983年1月8日于本院产科自然分娩,羊水呈胎粪样,生后窒息7~8分钟,经抢救建立呼吸,口吐白沫,呕吐不能 相似文献
4.
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混淆的疾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发生在5~15岁的小儿,多有不规则的发热,频繁咳嗽,无或少有肺部物理征,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轻微与X线所见相矛盾的现象,这就形成误诊误治的基础。遇有类似情况,临床医师应当考虑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做胸部X线及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和进行适宜的治疗。现就我们2年来对100余例支原本肺炎诊治情况尤其是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莪术油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第九届亚洲儿科学大会于1997年3月23日~2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会议是由国际儿科协会(IPA),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南亚地区儿科协会(APSSEAR)联合主办,香港儿科协会与香港大学儿科学院联合承办。与会代表一千余人,分别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代表百余人,是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共收到论文700余篇,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免疫、遗传代谢、心理、新生儿及小儿外科等十几个专业。会议期间以大会,专业组会演讲及板报形式等进行广泛交流,就大家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围产医学不断发展,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已有了明显增高.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并发疾病常常又是促发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做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0年1月~1993年12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647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150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总数的23.03%.出生体重<1500g16例,<2000g46例,<2500g88例.男78例,女72例.胎龄最小26+3周,最大43+4周,早产儿89例,(59.3%)足月低体重儿61例(40.7%),包括过期产儿5例,其中双胎妊娠10次. 相似文献
8.
9.
10.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Bishop在电镜下于急性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中,发现上皮细胞内存在大量球形病毒颗粒,根据其类似车轮状形态,1975年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 Virus,RV)。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