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胎盘是维持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重要器官。MRI越来越多地用于胎儿及胎盘的解剖成像。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功能MRI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亦是评估胎盘功能重要的工具。本文对胎盘功能MRI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盆腔CT或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M患者,男1例,女10例,中位年龄36岁,分析AAM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7例会阴部或臀部皮下肿块穿越盆膈延伸至盆腔,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会阴部向上延伸至左下腹皮下,1例位于腹膜后。7例接受CT平扫,与肌肉密度相比,其中5例呈等密度,1例呈等低混杂密度,1例囊实混合;5例接受增强CT扫描,2例呈缓慢强化,1例呈絮状及分隔样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合并未强化囊变区,1例未见强化,其中2例出现漩涡样或分层状强化。8例接受MR检查,与肌肉信号相比,病灶T2WI高信号5例,稍高信号3例(1例合并显著高信号囊变区),5例出现典型漩涡状或分层样改变;T1WI低信号2例,稍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其中3例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2例内见条形或斑片样T1WI稍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MR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例见未强化囊变区。 结论 AAM表现为患者单侧会阴区逐渐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穿越盆膈进入盆腔,MR T2WI表现为高信号及漩涡样改变,MR及CT增强扫描缓慢强化为AAM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以"停经6个月,不规律宫缩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出暗红色血液10余天"入院.查体:体温37.5℃,心率84次/分,血压109 mmHg/74 mmHg;贫血貌,腹膨隆,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75 g/L,红细胞压积22.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0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6%.产科检查:腹膨隆,宫底脐上2 cm,腹围88 cm,胎心率142次/分.MRI:胎盘位于子宫顶前壁,T1WI呈高信号(图1),T2WI为低信号(图2、3),与子宫肌层及胎盘分界清晰,呈月牙状,范围约76 cm×15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与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入院诊断为妊娠晚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妊娠早中期有胎盘低置、剖宫产手术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超声及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最后与分娩手术结果对照。结果:96例患者同时接受了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其中46例最后手术结果证实为前置胎盘,25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6例为部分性前置胎盘,8例为边缘性前置胎盘,7例为胎盘低置。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44例,灵敏度为97.92%,特异度为100%)。磁共振正确诊断了46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对前置胎盘的分型上,经腹彩色超声误诊7例、漏诊2例,磁共振仅误诊1例。结论:MRI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前置胎盘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MRI对前置胎盘的分型上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后胎盘残留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残留的MRI表现,评价和测量残留胎盘大小、T1和T2信号强度、强化特点、子宫肌层受累程度、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的厚度及对侧子宫肌层厚度、子宫大小及位置。 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2例正常胎盘残留,4例残留胎盘粘连,8例残留胎盘植入。术前MRI拟诊正常胎盘残留3例,胎盘残留粘连3例,胎盘残留植入8例;残留胎盘大小为35.92 mm×29.05 mm×33.43 mm~97.24 mm×68.37 mm×130.67 mm;T1WI高信号5例,T1WI等信号6例,T1WI等-高信号3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1例,混杂信号3例。2例接受MR增强扫描,胎盘组织均明显强化;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较对侧薄。 结论 MRI可评价胎盘形态,清晰显示残留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关系,是评价产后胎盘残留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三维CT在测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中的可重复性。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个DDH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总计156个脱位髋和78个正常髋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区域包括骨盆和股骨远端。两名放射科医师用Mxview Workspace(Philips)独立测量股骨颈前倾角。间隔4个星期后,其中一个放射科医师重复测量一次。观察组内、组间的一致性,可重复性由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CCCs)和Bland-Altman分析来评价。结果:前倾角测量中,所有纳入髋组间和组内变异的95%一致性界限为-11.4°~9.4°和-9.7°~11.0°。在研究者测量各组前倾角组间和组内的一致性中,均到了较高的CCCs值(0.6760~0.8402)。正常髋与脱位髋两组CCCs值相近。不同年龄组中,以大于3岁组CCCs值最高。结论:三维CT测量DDH股骨颈前倾角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