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俊山;沈银河;张娅;曾雪爱;王秀峰;李璟怡;张一帆;张敏;陈铭奇;李星;张瑜 《中医杂志》2017,58(3):239-243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候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诊断性症状、体征。方法选取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病例851例,采集患者的失眠特点、精神症状、头面躯体不适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全身皮肤黏膜情况、二便情况、舌象、脉象。参考辨证标准进行辨证,统计各证型出现频率高的症状、体征(频率>10%),将该证型的常见症状、体征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对证候具有判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结果失眠肝郁证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142例(32.7%)、肝郁阴虚证115例(26.4%)、肝郁化火证94例(21.6%)。肝郁脾虚证的初步诊断性症状、体征为:心烦易怒,情绪低落,时睡时醒,舌淡,胃脘不适,便溏,饮食乏味、纳少,腹胀,咽中异物感。肝郁阴虚证的初步诊断性症状、体征为:心烦易怒,情绪低落,潮热,胸闷,五心烦热,脉细数。肝郁化火证的初步诊断性症状、体征为:心烦易怒,情绪低落,口苦,面赤,舌红,脉弦数。结论原发性失眠肝郁证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郁阴虚证、肝郁化火证,其共有症状为:不寐伴情绪低落,心烦易怒。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失眠患者睡眠参数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5个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16年10月,纳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筛检、提取资料、文献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非经颅磁刺激在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及S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效率、觉醒次数、觉醒时间、S2%、S3%、RE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药物比较,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及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觉醒次数、S2%、S3%、R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并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增加慢波睡眠及REM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且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松郁安神方对肝郁化火及阴虚火旺证单纯性失眠患者血浆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60例单纯性失眠患者中肝郁化火和阴虚火旺患者各30例,均予松郁安神方治疗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评定及测定血浆5-HT和DA含量.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then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H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松郁安神方对肝郁化火证和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疗效确切,可能是升高5-HT含量及降低DA含量而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交泰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BBA)信号通路的影响,寻找其通路药物靶点.方法:利用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交泰丸以及GBBA受体(GBBAA,GABAB)激动剂或抑制剂单独和联合给药14 d.实验结束后,通过HPLC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失眠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情况。方法:笔者通过对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并应用频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临床分型共出现34个不同证名,证素辨证示:病位主要在心、肝、肾,所占比例达82.4%;病性主要有火(热)、阴虚、血虚、气虚、气滞,所占比例达80.9%。结论:证素辨证能够避免临床医师辨证的多样化、重叠、错杂等现象,但证素辨证仍有待改善,尚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7.
9.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失眠、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阿森斯失眠量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的调查问卷,对257例失眠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失眠平均得分(13.63±4.03)分,失眠得分18分以下者占86.0%。失眠合并焦虑或抑郁者分别占37.7%和34.6%。失眠合并抑郁及焦虑者占24.9%,失眠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1)。受教育程度为失眠的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生活习惯为焦虑的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失眠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受教育程度低者失眠得分较高,低体质量指数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是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黄俊山教授运用阴阳寤寐学说、脏腑神志学说,结合多年失眠专科临床经验,从心、肝生理病理特点认识失眠的病因病机,将其基本病因归纳为肝郁失疏、心神不宁或肝血亏虚,心神失养。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脏腑、气血、情志失和而致心神不宁、魂不守舍。黄俊山教授在对本病的临证辨治方面,善于运用药对组合治疗本病,笔者现对其具体药对做一浅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依据,拓展本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