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冠三方位重建,指导穿刺进针轨迹;轴位图像参照组使用常规轴位图像定位。记录两组在术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PR重建图像参照组25例患者成功取到活检组织。轴位图像参照组1例因肺大泡破裂导致穿刺失败,余24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MPR重建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1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3例,少量气胸患者1例;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3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4例,少量气胸患者6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术者在穿刺活检术中准确把握进针方向,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是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主药 ,以PEG6 0 0 0为基质而制成的滴丸 ,其主药的含量测定方法有HPLC法[1 ] 。该法灵敏度高、速度快 ,但费用较高。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中主药的含量 ,其目的在于寻找一个经济实用的含量测定方法 ,以便控制该滴丸的质量。本品含氢溴酸高乌甲素 (C32 H44H2 O8N2 ·HBr·H2 O)应为标示量的 90 .0 %~ 1 1 0 .0 % [1 ] 。1 仪器与药品UV - 2 4 0 1PC(岛津 ) ;氢溴酸高乌甲素对照品(原料 ,甘肃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 0 0 1 0 3 0 2 ) ;氢溴酸高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冠脉CT血管造影(CTA)失败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二次检查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CTA成功与否分为对照组(冠脉CTA成功)50例及观察组(冠脉CTA失败)20例,对导致冠脉CTA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二次检查护理干预策略。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病变程度、病变部位、症状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呼吸、造影剂推注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心率、呼吸为导致冠脉CTA失败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心率、呼吸为导致冠脉CTA失败的独立风险因素,给予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呼吸训练、控制心率药物将有助于冠脉CTA二次检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僵硬程度,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经临床证实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年患者6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入组。行非增强全主动脉磁共振检查,除外主动脉疾患。并利用快速电影成像(Cine)序列采集不同主动脉层面心动周期内血管搏动图像。测量各层面心动周期内管腔的横断面积变化程度,并计算局部管腔的绝对及相对顺应性。比较1同一受试者不同部位主动脉管腔顺应性参数的差异;23组受试者相同主动脉层面局部管腔顺应性参数的差异;3主动脉管腔顺应性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A组、B组)患者在所选各层面主动脉管腔绝对顺应性(Compliance,C)、相对顺应性(Distensibility,D)均低于对照组(P<0.05)。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主动脉管腔D呈升高趋势,C呈减低趋势(P<0.05),B组患者腹主动脉层面D反常减低。SBP及PP。与主动脉各层面C、D呈轻-中度负相关。DBP与腹主动脉层面D呈轻度相关性。结论主动脉僵硬是高血压产生重要机制之一,磁共振成像评价主动脉僵硬度能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MR肺灌注成像(MRPP)对肺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的可行性及在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将MRPP作为常规检查,其中27例同时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扫描.将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与MRPP进行一致性检验,验证MRPP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性.所有患者中有22例抗凝或溶栓治疗后3 d至1个月内进行了MRPP复查,通过分析治疗前后MRPP中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峰值曲线以及肺动脉主干的相关参数(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对MR增强肺灌注成像在肺动脉栓塞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估.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PP与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时Kappa值为0.705,而肺叶、段及亚段的一致性分别为0.7632、0.8280、0.7344).两种方法比较,治疗前后MRPP肺实质强化率分别为(2.86±2.48)和(6.72±2.54)倍(t=3.370,P<0.01),峰值时间分别为(13.98±5.60)和(12.33±3.63)s(t=3.930,P<0.01),肺动脉干血流峰值分别为(60.39±15.17)和(69.93±13.22)cm/s(t=2.930,P=0.01),平均流速分别为(11.68±5.46)和(13.54±4.18)cm/s(t=2.38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分别为(80.57±24.87)和(85.48±11.81)m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结论 MRPP与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RPP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并能够对肺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心脏MRI作为参照标准,评估双源CT在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延迟强化和左心室壁厚度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选取80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行双源CT动脉期、延迟期扫描及心脏MRI形态和延迟增强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17节段分析方法,左心室室壁厚度、延迟强化的位置得到确认,分析2种检查诊断心肌延迟强化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共1360个心肌节段进行评估,CT与MRI测量的左心室室壁平均厚度间呈显著相关(r=0.88,P<0.01)。延迟增强检查证实CT与MRI在检出心肌纤维化病灶方面一致性较好(患者74例,Kappa=0.751,P<0.05;心肌节段1238个节段,Kappa=0.746,P<0.01)。CT与MRI测量的延迟强化病灶体积呈良好的相关性(r=0.89,P<0.01),但CT图像低估纤维化病灶范围。Bland-Altman分析显示,CT和MRI在测量延迟强化病灶容积的差异,平均标准差为2.71%。结论心脏CT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心肌和冠状动脉的综合信息,延迟增强CT可作为评估心肌纤维化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潜在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由1名医师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方1 cm处的CT值,另2名医师采用9段分段法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下腔静脉CTP检查;CT值为(341.33±62.95)HU;13例共117个血管节段中,图像质量为优、良、中等、差的节段分别为64、29、16、8个。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下腔静脉的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结论直接法下腔静脉CTP用以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双低剂量(80k V,30ml碘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应用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主动脉术后接受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并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120kv、60ml对比剂扫描方案,第二组采用80kv、30ml对比剂扫描方案扫描。第一组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第二组组采用迭代算法(SAFIRE)重建。比较两组间的主观(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记录两组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总体主观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部分主动脉节段的图像噪声和SNR略有降低;第二组辐射剂量比第一组降低约72%(2.12±0.15m Sv m Sv vs.7.47±0.54,p<0.0001),对比剂用量减少50%(30ml vs 60ml,p<0.0001)。结论80kv、30ml对比剂全主动脉CTA扫描方案结合迭代重建算法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多排CT(MDC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脏形态、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等的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HCM的60例患者行CT动脉期、延迟期扫描及心脏MR形态、延迟强化检查。比较二者在左心室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EDV)、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ESV)、延迟强化病灶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的异同。结果 60例患者共1020个心肌节段,CT与MRI所测左心室室壁厚度的相关性好(r=0.895,P<0.001),且CT测量的心功能参数均与MRI结果呈正相关。延迟增强检查证实CT与MR在检出心肌纤维化病灶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r=0.98,P<0.01)。结论 心脏CT检查可提供HCM患者心肌冠状动脉的形态及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随后,再进行CT检查,对影像学检查为肺部感染的患者经痰培养方法进行确诊。统计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肺部感染早期检出率和阳性率。结果: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0%,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的阳性率为66.67%,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并经过痰培养确诊的32例患者的CT影像显示感染类型有混合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类型,其图像特征主要呈现肺部实变影、结节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等。结论: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中X线检查与CT检查均有一定的准确率,而两者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获得肺部感染类型及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