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过氧化脲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获得不同浓度过氧化脲引起人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时间范围.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龈上皮细胞并进行鉴定,采用含10%及20%过氧化脲的EpiLife上皮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选取不同时间段计算细胞死亡率.结果:体外培养的人牙龈上皮细胞为多边形并呈铺路石状外观,角蛋白染色阳性,含10%过氧化脲培养基进行培养90s后细胞大量死亡,含20%过氧化脲培养基进行培养60s后细胞大量死亡.结论:过氧化脲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临床常用过氧化脲污染牙龈时间不能超过1min. 相似文献
2.
背景:牙胚组织工程重建研究表明牙齿结构可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牙齿存活及行使功能的关键在于牙根及其牙周附着,那么是否可以绕开具有复杂组织结构的完整牙齿组织工程概念的束缚,而将组织工程构建目标仅仅指向结构单一的牙根组织?
目的:采用组织工程方法,以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支架材料构建兔组织工程牙根。
方法:分离、培养扩增兔牙乳头细胞,离心收集细胞混于海藻酸钠水凝胶,制成浓度6×109 L-1的细胞悬液,接种到人牙根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中,用CaCl2固化后,构建出细胞-支架复合物,然后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植入后4,8周取材,进行大体标本、X射线、三维CT、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结果与结论:经4-8周体内移植后获得的组织定型于牙根形状。植入4周后,标本密度较低;牙根移植物出现矿化,但矿化不完全,海藻酸钠水凝胶已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未降解;标本中出现了大量类牙本质结构,在标本表面具有纤维膜结构,与根面平行,结构不连续,没有明显髓腔形成。植入后8周,标本密度增高,更为接近自然生长的牙根组织;牙根移植物矿化基本完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已大部分降解;标本中出现了大量类似于成熟牙本质的结构,在标本表面形成连续的纤维膜结构,与根面平行,在其下方开始有类似牙骨质样结构的形成。表明采用工程方法可建出具有基本组织学类型和结构的类似人工牙根组织。 相似文献
3.
鼠牙乳头细胞核心结合因子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培养大鼠牙头细胞中克隆核心结合因子(cbfal)的cDNA片段。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牙乳头细胞,提取培养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PCR的方法扩增cbfal基因片段。将获得的预期大小的PCR产物插入pUC18克隆载体中,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白色克隆,进行体外扩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含目的插段的克隆在PE317-A自动测序仪上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从培养的鼠牙乳头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成功克隆出691bp cbfal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报道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从鼠牙乳头细胞中成功克隆到cbfal基因片段,确切的证实了核心结合因子(cbfal)基因在鼠牙乳头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1cDNA探针对大鼠不同时期牙胚进行原位杂交实验,以及其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3-05/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取SD孕期大鼠12只,利用核心结合因子1cDNA克隆产物,自行制备核心结合因子1cDNA探针,并对同笼后11d(蕾状期)、14d(帽状期)、17d(钟状早期)及出生后1d和9d(钟状晚期)4个时期的大鼠牙胚进行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核心结合因子1在大鼠牙胚不同时期中的表达。结果:①大鼠牙胚蕾状期原位杂交可见明显阳性表达结果,其表达部位主要集中于牙胚及牙蕾顶部邻近的外胚间充质。②帽状期及钟状早期牙乳头、成牙本质细胞及成釉细胞均呈阳性表达。③钟状晚期表现于成牙本质细胞的表达明显下调,而成釉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核心结合因子1在牙胚不同时期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在大鼠牙胚发育早期即蕾状期的强阳性表达,表明核心结合因子1参与了牙胚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为基础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在每侧拔牙区各植入2颗种植体,并在每个种植体远中制备骨缺损。2只犬植入同种异体BMMSCs组织工程骨(n=8,实验组),另2只犬植入自体BMMSCs组织工程骨(n=8,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1、3个月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影像学方法检测种植区骨密度。结果:同种异体BMMSCs组和自体BMMSCs组术后即刻植骨区骨密度值分别为81±9和79±9,(P>0.05),术后1个月为97±9和97±9,(P>0.05),术后3个月为115±12和112±11,(P>0.05)。结论:以同种异体BMMSCs为基础的组织工程骨能在种植体周围较好地成骨。 相似文献
6.
大鼠上下颌突未人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大鼠上下颌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方法。方法:于饲养细胞上用组织块培养法作原代培养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起源鉴定为外胚间充质细胞。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培养大鼠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鼠牙髓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牙髓干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的方法进行大鼠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并将达到一定数量级的牙髓干细胞与HA—TCP支架材料进行复合,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鉴定。取鉴定成功的细胞株复苏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进行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并进行DsP、DM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结果:单细胞来源的细胞克隆(RDPSC282)移植物组织切片可见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复苏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密集时形态多样,为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58.3h,克隆形成率为1.33%,免疫组化染色DSP、DMPl均为15月性,经矿化液诱导后部分细胞胞浆DsP及DMP1出现阳性染色。结论:首次成功分离培养出一株大鼠牙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EDTA和Resosolv联合运用在疏通塑化根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塑化治疗失败或需修复治疗的第一磨牙84颗,根管数量为192个,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化学药物Resosolv+手用器械组,B组EDTA和Resosolv联合使用+手用器械组,记录两组根管疏通的数目.结果 EDTA和Resosolv联合使用组根管再通率为83.65%,达到工作长度平均时间为9 min;单纯使用Resosolv组为57.95%,达到工作长度平均时间为14.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DTA和Resosolv联合使用疏通根管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Resosol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