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胃底贲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蛋白分布差异,分析胃底贲门组织癌变后Ⅲ、Ⅳ型胶原蛋白分布的改变对组织的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Ⅲ、Ⅳ型胶原在16例责门癌病人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Ⅲ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细胞外间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而Ⅲ型胶原在癌间质中的抗体阳性反应较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或还稍有增强;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01)。结论胃底贲门组织癌变后,细胞外基质内Ⅳ型胶原显著减少,而Ⅲ型胶原减少不明显;Ⅳ型胶原是胃底贲门黏膜细胞外基质自体荧光的主要来源;组织发生癌变后,细胞外基质中Ⅳ型胶原的降解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89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病人42例,年龄大于60岁者28例,占66.7%。现就本组资料,分析影响老年人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处理措施。1临床资料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1岁,平均71.4岁。原发病为:恶性肿瘤19例,消化道溃疡4例。胆石症、胆道炎3例,食管表脉曲张伴出血2例。手术方式:胃手术10例。胆道手术9例,肠道手术7例,脾切除术2例,其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0例,均为腹部直切口,均采用为号或7号丝线间断缝合腹膜连同腹直肌后鞘,腹直肌前鞘或腹白线。28例中16例有合并症,占57.2… 相似文献
3.
重型药疹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5例重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SEM)占58.2%;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占21.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占20.0%。致病药物以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为主(占31/55例),平均潜伏期10.21天。经我们大力抢救,治愈率100%。结论:药疹的类型与致病药物有关,治愈率与药疹的类型和抢救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癌显微自体荧光图象的特征表现。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氩离子(Ar+)激光(EX=488nm)和氦氖激光(He-Ne)(EX=543nm)为激发光的双通道法,对12例贲门癌手术标本包括贲门癌组织与同体胃体组织进行自体荧光检测,并进行显微图象分析和自体荧光强度的比较。结果:癌细胞的高度增生和浸润使组织原有结构被破坏。贲门癌组织癌细胞浸润区域的平均自体荧光强度绿光为62·03,红光为18·50,而正常胃体组织平均荧光强度为:绿光168·06,红光139·79。与正常组织各层分别比较,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强度均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贲门癌与正常胃体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无论在形态、颜色和分布上,还是在荧光强度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探讨EBV与肝炎病毒有无协同致癌作用。方法:研究组为78例HCC石蜡标本,对照组为26例非癌症肝组织标本。用PCR检测EBVDNA(BamHIW,LMP1)、HBVDNA(S基因、Χ基因),用RTPCR检测HCVRNA和HDVRNA,用免疫组化检测EBV(LMP1)、HBV(HBsAg、HbcAg)和HCV。结果:EBVDNA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8.2%vs8.0%),χ2=4.622,P=0.032;HBVDNA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6.4%vs23.1%),χ2=8.681,P=0.008;EBV与HBV在HCC组无相关关系,χ2=0.835,P=0.375。HCVRNA、HDVRNA在18例HCC中阳性分别为1和0例。免疫组化测EBV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2.1%vs2.5%),χ2=6.02,P=0.012;HBV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7.7%vs5.1%),χ2=10.03,P=0.001。结论:EBV在HCC发生中可能起作用,与HBV无明显协同致癌作用;HCV、HDV检出率不高,与EBV关系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脏炎性假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6~60岁.1例体检发现,1例因结肠癌术前常规检查发现,余4例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就诊,全部做了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术前均疑诊为肝癌或肝转移癌.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术前不易确诊,很难与肝癌相区别,最终诊断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 1991~ 2 0 0 0年收治的 12例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以成熟畸胎瘤为多见。直肠指诊、骨盆平片、B超、CT、窦道造影检查对于术前评估较为重要。手术路径多选择经腹入路或经骶尾入路。 11例完整切除肿瘤 ,1例仅取活检。结论原发性骶前区肿瘤一旦发现 ,均首选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 ,避免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1-2000年收治的12例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以成熟畸胎瘤为多见。直肠指诊、骨盆骨片、B超、CT、窦道造影检查对于术前评估较为重要。手术路径多选择经腹入路或经骶尾入路。11例完整切除肿瘤,1例仅取活检。结论:原发性骶前区肿瘤一旦发现,均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避免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皮炎与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 研究心理因素在神经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生活事件量表对 16 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心理因素有关项目测定 ,并与 2 0 1例手、足癣患者作对照。结果 : 病例组与对照组SDS、SAS标准总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神经性皮炎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 ,加用相应的抗抑郁和焦虑治疗后 ,效果明显。结论 : 神经性皮炎患者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在治疗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显微自体荧光特征及作为自体荧光成分的Ⅲ、Ⅳ型胶原在贲门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分布的不同.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氩离子(Ar+)激光(Ex=488 nm)和氦氖(He-Ne)激光(Ex=543 nm)为激发光的双通道法对20例贲门癌手术标本进行自体荧光图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法分析Ⅲ、Ⅳ型胶原在正常胃组织和贲门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贲门癌组织自体荧光信号与正常胃组织各层相比均显著减弱(P<0.01).正常胃组织的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呈强阳性,贲门癌组织则明显减弱;而Ⅲ型胶原在贲门癌间质中的抗体阳性反应较正常胃组织变化不明显.结论 贲门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无论在形态、颜色、分布,还是在荧光强度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贲门癌组织比正常胃组织细胞外基质内Ⅳ型胶原显著减少,而Ⅲ型胶原减少不明显;Ⅳ型胶原可能是胃底贲门黏膜细胞外基质自体荧光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