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及十二指肠肥大细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58例F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消化情况进行评分,并于胃镜下取两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及球部组织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F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甲苯胺蓝染色组织样本并计算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D组上腹疼痛、早饱、上腹胀及上腹烧灼感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FD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及球部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肥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及球部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与各症状评分无相关性(P0.05);FD组牛肉、大豆、虾、小麦的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FD组IgG阳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IgG阳性评分与症状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十二指肠降段黏膜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细胞无相关性(P0.05),而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 FD发病与特异性抗体IgG阳性表达、十二指肠脱粒肥大细胞比例升高及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邹瑞政 《河北医学》2012,18(12):1742-1745
目的:评估14d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47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胃炎的患者入选,接受14d三联疗法,兰索拉唑3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g,每日两次.细菌根除评估在治疗完成后4-6周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结果:ITT分析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为70.1%,PP分析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为83.7%.全胃型胃炎的根除率较胃窦型胃炎的根除率低,分别为:TPP分析(66.1%,74.5%),PP分析(80.4%,87.2%).多因素分析未能确定与治愈相关的因素.结论:14d三联疗法对全胃型胃炎的根除率较胃窦型胃炎的根除率低.14d三联疗法没有达到可接受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LR-4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标本,通过RT-PCR检测肠黏膜中TLR-4 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及ELISA检测血清中IL-8和IL-10的含量.并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C及CD患者TLR-4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51±0.43及1.87±0.31 vs 0.24±0.1,P<0.05);IBD患者肠黏膜中NF-κB转录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IBD各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UC组中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UC组患者TLR-4表达水平和IL-8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TLR-4在IBD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NF-κB活化,增加IL-8的转录和表达和抑制IL-10的表达参与了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二甲硅油散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无痛胃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检查前研究组予二甲硅油散0.5%的水悬液30 mL口服.对照组做常规胃镜检查准备.根据胃镜下视野清晰程度分成A、B、C、D四级,记录每例患者检查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二甲硅油散组胃镜下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DGP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在控制血糖水平达标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每次5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观察组给予红霉素(每次0.25 g口服,每天3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轻瘫症状改善效果、肠道菌群数量及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胃轻瘫改善总有效率为58.82%(20/34),观察组总有效率82.35%(28/3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3).监测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等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肠球菌菌落减少,拟杆菌菌落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CR)为(0.96±0.08),对照组CR为(1.07±0.0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35).观察组治疗前、后TNF-α、IL-lβ、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INF-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lβ、IL-6、INF-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治疗DGP效果明确,对肠道菌群菌影响有限,且能改善炎症状态,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