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到2007年1月409例因NSTE-ACS行PCI的患者中,220例HDL-C≥40 mg/dL(HDL-C正常组),189例HDL-C<40 mg/dL(HDL-C降低组).收集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HDL-C正常组C型病变数(18.6%比28.6%,P=0.02)、无复流发生率(1.4%比5.3%,P=0.02)显著低于HDL-C降低组.平均2年随访发现,HDL-C正常组病死率(2.3%比7.9%,P=0.01)、靶病变重建率(3.6%比9.0%,P=0.02)、靶血管重建率(5.0%比10.6%,P=0.03)显著低于HDL-C降低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DL-C减低是NSTE-A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RR 2.18,95%CI 1.21~4.93,P=0.02).生存分析表明,随访期间HDL-C正常组累积生存率高于HDL-C降低组(97.7%比89.9%,P=0.01).结论 HDL-C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对PCI术后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关于口腔正畸学与昼夜节律联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研究对临床操作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就昼夜节律与口腔正畸学方面的联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能性的诊断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3 420例入院疑诊冠心病且具有非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依据比数比(odds ratin,OR)值分别赋予分值,同时计算危险得分,建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分析危险积分和冠心病发病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该评分方案的应用效能。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ning,CT)检查行危险因素分析,依据OR值赋值,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评分方案应用效能的变化。结果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发病率为63.68%。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及血脂异常为诊断评分方案(命名为ABCDDS方案)的6个因素。诊断评分方案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标准误为0.010。危险积分范围:0~11分。危险积分越高,患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危险积分分值的增加,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冠状动脉CT积分7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832。结论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简单、实用,可有效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冠状动脉CT可提高诊断评分方案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4.
国产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4例,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Aegis或Hercules国产支架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9±17)个月。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32例置入1枚支架,2例分别置入主体和短支架各1枚,平均支架直径(33.5±3.5)mm,平均支架长度(96.5±17.6)mm。1例术后2h死于夹层破裂。3例术后存在原发性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出院后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9个月发生继发性内漏,1例1年时升主动脉再次发现夹层,1例6个月后发生截瘫,2例死亡。结论国产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左室电极的植入方法、特殊病情的个体化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CRT。左室电极植入的方法:冠状静脉窦(CS)插管、CS及心脏静脉逆行造影(RCV)、选择靶静脉并植入电极。根据RCV静脉解剖特点选择靶静脉及特殊情况个体化处理。观察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左室电极的型号、置入CS靶静脉的部位、并发症。结果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为96.4%(106/110),4例左室电极未成功植入者包括1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2例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及1例行心外膜左室电极植入术。9例特殊情况需个体化处理,其中2例心侧静脉狭窄应用球囊扩张数次,3例应用多根经皮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加强支撑下植入左室电极,4例需更换不同型号或厂家的电极(包括3例术中和1例择期更换)。术中发生冠状静脉夹层或心肌穿孔5例(4.7%),仅1例择期CRT成功,另4例发生轻微夹层,少量或未见心包积液,但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影响左室电极置入。术中急性左室心力衰竭4例(3.7%),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例(1.9%),均经治疗未影响手术。结论左室电极植入有一定的风险和难度,采取个体化处理策略,可提高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并使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疑诊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5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 1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术。结果  5 0 3例获得成功 ,7例失败 ,其中 3例为穿刺失败 ,1例为桡动脉走行畸形 ,2例是由于无名动脉过于迂曲致导管操作极度困难而失败 ,1例为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只有 1例于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结论 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病人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操作成功率高 ,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并开发适合实验室磁共振图像后处理的PC平台的工作站。讨论图像后处理软件的PC水平的硬件工作环境。分析合成的人脑表观扩散系数 (ADC)参数图图像特点 ,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例正常人进行常规与功能性MR扩散成像扫描获得的结构与扩散张量参数图像 ,在市售PC机平台上运行Perfect Tech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各种ADC参数图的重建。结果 应用Perfect Tech软件在目前市售PC机硬件条件下可以实现MR功能性图像后处理与分析。ADC参数图表现为灰白质界限不清 ,呈等信号 ,白质区的各向异性被均化消除 :脑白质区ADC值平均为(7 5 9± 1 12 )× 10 -4 mm2 /s,灰质区ADC值平均为 (10 5 0± 4 34 )× 10 -4 mm2 /s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脑脊液表现为高信号。在各向异性指数图 (AI)上表现为灰质区与白质区分界明显 ,灰质区表现为低信号 ,白质区的信号强度表现为高信号 ,扩散的各向异性被突出 ,白质区AI为 0 2 0± 0 0 9,灰质区AI为 0 0 9± 0 0 7,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t=4 13,P <0 0 1)。结论 可以在PC机水平上实现磁共振图像后处理以及功能性参数图的运算与显示 ,扩散张量参数图对临床与科研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疼痛、产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经阴道分娩,观察组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会阴裂伤情况、生产后3月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干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会阴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48 h及出院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分娩接生技术能有效减少会阴损伤程度、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减少产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指导下窄QRS间期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91例经常规超声和TDI确定为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CRT组43例(窄QRS间期组21例,宽QRS间期组22例)和对照组48例(窄QRS间期23例,宽QRS间期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评价心功能及生存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RT组的6min步行试验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NYHA分级改善明显增加。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T组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与各对照组亚组相比,CRT-窄QRS亚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变化、LVEF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明显增加。同时,LVESV和LVEDV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指导的窄QRS间期患者也可以从CRT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