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P波离散度大于40 ms的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P波离散度大于40 ms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1例)及非氯沙坦组(21例),药物治疗1年后,观察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氯沙坦组2例(9.5%)患者发生房颤,非氯沙坦组9例(42.9%)患者发生房颤,两组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可减少P波离散度大于40 ms的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可作为这类患者的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研究其与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0例,根据2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资料,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并分析震荡初始、震荡斜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DD)的相关性.结果 心力衰竭组震荡初始明显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力衰竭组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均与LVEF、INEDD、SDNN、SDANN、rMSDD明显相关,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不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震荡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51例。经安慰剂洗脱期1周后同时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150 mg/d),治疗组加服黛力新(1片/d),共8周。比较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性,并比较两组降压疗效。结果 8周后治疗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全部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现多导联的ST段抬高且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多。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2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14例,均排除冠脉病变,治疗有效45例,死亡11例。掌握重症心肌炎疾病的临床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商品名:科索亚)与贝那普利(商品名:洛丁新)对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72例高血压病伴有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钾组(A组)35例,每日服用氯沙坦钾片50~100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组(B组)37例,每日服用贝那普利片5~1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空腹血糖(FGLU)、餐后2小时血糖(2hGLU)和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并计算出胰岛素的敏感指数(ISI),治疗前后作比较,并设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间空腹血糖A组治疗前(5.16±0.59)mol/L,治疗后(5.09±0.49)mol/L;B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19±0.42)mol/L、(5.00±0.44)mol/L,无显著差异,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中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显著改善(P<0.05),但未达到正常(P<0.05).结论 氯沙坦钾与贝那普利都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但短期内治疗不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床边紧急临时起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后,非透视下将普通临时起搏电极送入右心室,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根据心内电图或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电极位置。结昙23例病人均获成功,自穿刺至成功起搏所用时间平均为10.32±5.46min,留置时间平均为4.33±3.51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普通电极床边紧急临时起搏术安全可靠,是一种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临时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和近距离放射疗法猪模型,给予不同疗程氯吡格雷,观察受试动物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实验对象为48只驯养杂交猪,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1天每只动物使用阿司匹林(325mg)和氯吡格雷(300mg),术中随机一条血管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ICBT),之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325mg/d)和氯吡格雷(75mg/d)治疗。术后24h、1个月及3个月各处死一批动物模型。其中PCI后3个月处死模型被分为两组,组I接受3个月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II先接受1个月的联合治疗,后2个月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实验动物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处死前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RP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CRP基线水平(术前)为(50.4±4.8)μg/ml。组I减少至(27.9±3.9)μg/ml,组II为(56.6±6.3)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PCI术后延长氯吡格雷疗程可降低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