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眼科学 | 146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通过调节跨细胞膜的钙离子流动来改变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多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有关CCB治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对CCB与眼压的关系、对眼血流及视乳头血流的影响、对视野与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的作用、作为神经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研究药物涉及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伐地平、伊加地平、维拉帕米、洛美利嗪、氟桂利嗪、地尔硫卓等多种,给药途径既有局部滴眼剂,也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等。研究结果显示,全身应用CCB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的效果较明确,但有关改善青光眼患者眼血流的治疗方案尚未出现,局部滴用或口服CCB的降眼压效果在动物实验与人类试验的结果尚不一致。在开展CCB治疗青光眼的多中心、随机化、盲法评价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之前,CCB尚不宜广泛用于青光眼的常规治疗。但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CCB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类似物的新成员Bimatoprost的降眼压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对正常无色素兔的一只眼滴入Bimatoprost,另一只眼滴人生理盐水,连续测量滴药前及滴药后的双眼眼压,绘制用药后眼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并观察结膜充血情况及测量瞳孔直径。结果单眼点用Bimatoprost 0.5h后产生显著的降眼压作用,平稳持续24h,用药3周后降眼压幅度达25%~32%。用药后结膜充血程度较轻,药物对兔眼瞳孔直径无明显影响。结论0.03%Bimatoprost可降低无色素兔眼压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目的了解阿普可乐定是否有效降低棕色虹膜人种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急性升高。方法48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小时和术后即刻滴用1%阿普可乐定,对照组滴用安慰剂。术后0.5、1.0、1.5、2.0、3.5小时观察眼压和其他情况。结果激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62±0.67kPa(1kPa=7.5mmHg)和1.13±0.87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治疗组的眼压明显下降发生于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0.5、1.0和1.5小时。除治疗组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瞳孔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外,未见其他眼部和全身的副作用。结论1%阿普可乐定在棕色人种中可以有效地防止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primaryangle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angleclosure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首次单眼发生APAC且对侧眼为PACS的患者共计30例(发作眼30眼,对侧眼3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双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瞳孔直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拱高、前房宽度、距离巩膜突500μm和75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opendistance,AOD500、AOD750)及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irisarea, TISA500、TISA750)、巩膜突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眼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对侧眼组与发作眼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22.7±31.3)mm和(557.3±42.7)mm,瞳孔直径分别为(2.90±1.19)mm和(3.78±1.29)mm,晶状体拱高分别为(1.08±0.36)mm和(1.24±0.42)mm,发作眼组均较大(均为P<0.01);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81±0.45)mm和(1.64±0.44)mm,AOD500分别为(0.097±0.065)mm和(0.059±0.039)mm,AOD750分别为(0.157±0.100)mm和(0.120±0.068)mm,TISA500分别为(0.036±0.021)mm2和(0.020±0.016)mm2,TISA750中位数分别为0.065mm2和0.041mm2,巩膜突角度分别为11.13°±6.92°和6.68°±4.43°,发作眼组均较小(均为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与急性房角关闭具有强相关性(OR=40.259[1.021,1779.193],P=0.014)。结论 晶状体拱高的增加是APAC发作眼与对侧PACS眼相比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可能在PACS发展成为APAC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