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者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肌皮瓣对12例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转移修复。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肌皮瓣面积10 cm×9 cm18 cm×16 cm,随访6个月1年,所有肌皮瓣均生长良好,压疮无复发。结论骶尾部压疮患者病史较长,合并症多,应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尽管直接外力如冲击伤或枪伤可以损伤踝关节,但大部分踝关节骨折是由间接外力引起的,距骨在踝穴内向外移动产生脱位或半脱位。目前对踝关节骨折分类方法意见不统一,多数学者倾向于Weber分类法。由于这类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处理不当常继发骨关节炎。本文分析2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设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就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中内植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30例,女48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41例采用PFNA手术治疗(试验组);37例采用DHS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t=12.469,P〈0.001),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30.22,P〈0.001),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52.116,P〈0.001),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23.034,P〈0.001)。功能预后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321,P=0.038)。结论两组在治疗期间各项指标、术后功能评定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设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就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案中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男25例,女43例.年龄18 ~ 70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35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试验组);33例采用T型钢板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0.74 ±6.22)ml与(120.52 ±5.52)ml;t=20.826,P<0.001)],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00.71 ±6.11)min与(128.48 ±5.94) min,t=18.998,P<0.001],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1.83±1.12)周与(13.94±1.03)周,t=8.062,P<0.001].功能预后按Neer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43%与72.73%,X2=4.088,P=0.043).结论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炜  贺廷永  杜华 《北方药学》2012,9(2):60-61
目的:介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本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2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为闭合损伤,其中3例伴有患肩皮擦伤,术后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并发锁骨及肩峰骨折,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取出内固定后未出现肩锁关节再脱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术后可以早期进行患肩功能锻炼,成为我院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首选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我院自1995年7月~2001年7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36例,其中手术治疗96例,术后随访3—5年,出现上述并发症共18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