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构建pcDNA3.1-HMOX1重组质粒载体。方法使用基因合成法合成HMOX1基因,在其N端添加Kozak序列及His标签序列,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双酶切连接至pcDNA3.1载体的BamHⅠ和 NotⅠ之间。转化DH5α大肠杆菌后,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质粒抽提电泳及测序鉴定。结果 pCDNA3.1-HMOX1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HMOX1的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HMOX1融合基因并在DH5α大肠杆菌内表达,为进一步探讨HMOX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治疗时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和肺部氧合的影响,分析丙泊酚的治疗效果如何。方法将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时,研究组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剂可有效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pCDNA3.1-MT2A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293T和SMMC7721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使用基因合成法合成MT2A基因,在其N端添加Kozak序列及His标签序列,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双酶切连接至pcDNA3.1(+)载体的BamHⅠ和NotⅠ之间。转化DH5α大肠杆菌后,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质粒抽提电泳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CDNA3.1-MT2A质粒采用脂质体法转染293T和SMMC7721细胞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pCDNA3.1-MT2A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MT2A的序列完全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该重组质粒表达于293T和SMMC7721细胞的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MT2A融合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发现MT2A主要定位于293T和SMMC7721细胞的细胞质中。本研究为探讨MT2A在肝癌细胞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SMA7表达量的变化对A549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高表达PSMA7的A549细胞[pcDNA3.1(-)/PSMA7组]和低表达PSMA7的A549细胞(shPSMA7组)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高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3.1(-)组]相比,pcDNA3.1(-)/PSMA7组的ICAM-1(t=86.325,P=0.000)和VCAM-1(t=16.337,P=0.000)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D44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t=-0.545,P=0.615),而与低表达阴性对照组(shNC组)相比,shPSMA7组ICAM-1(t=-119.827,P=0.000)和VCAM-1(t=-26.68,P=0.000)表达量均显著增高,CD44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t=-848,P=0.444)。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PSMA7组穿膜侵袭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t=3.553,P=0.024),而shPSMA7组明显高于shNC组(t=-3.207,P=0.033)。结论高表达或干扰PSMA7可影响A549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提示PSMA7可能因此参与肺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年轻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 (sCD6 2E)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D6 2E水平。结果 :各组不同性别之间sCD6 2E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与年轻对照组相比 ,年轻人AMI组血清sCD6 2E水平明显增高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中老年AMI组相比 ,年轻人AMI组血清sCD6 2E水平较低 ,两组间具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sCD6 2E与年轻人AMI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谭家余  吴赛珠  黄湘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343-344,347
目的 :探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 4 0岁以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谱、T淋巴细胞亚群、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指标。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年轻人AMI患者的 17β -雌二醇 (17β -E2 )血清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总睾酮 (TT)、游离睾酮 (FT)显著下降及E2 /T比值明显增高 (P <0 .0 1) ;②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总胆固醇 (TC)无明显变化 ;③CD3+ 、CD4 + 、和CD8+ 与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差异 ;④MDA、SOD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年轻人AMI存在血脂谱异常 ,末发现有免疫功能改变 ,E2 /T比值升高可能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参与了年轻人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全国流行病学调查 ,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以健康自愿者 2 2 5 3例为研究对象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性激素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谱、血糖 (GLU)及载脂蛋白 (apo)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Oyanagui的亚硝酸盐形成法分别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结果 老年男性随增龄促卵泡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 )血清浓度均显著增加 ;睾酮 (T)、游离睾酮 (FT)随增龄明显下降 ,17β 雌二醇 (17β E2 )则相反 ,E2 /T比值随增龄明显升高。垂体泌乳素 (PRL)随增龄有所升高、孕酮 (P)变化不明显。血清胆固醇 (TC)随增龄升高 ,甘油三酯 (TG)无明显变化 ;与年轻组比 ,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DL C/TC显著降低 ,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显著升高 ,HDL C/LDL C随增龄有所降低 ;apoA1和apoB均随增龄显著升高 ,apoA1/apoB比值则降低 ;GLU各年龄段无明显变化。与年轻组相比老年组CD3+ ,CD4 + 各组均明显下降 ;而CD8+ 随增龄明显升高 ,CD4 + /CD8+ 比值随增龄显著降低。与年轻组相比 ,老年组MDA明显升高 ,SOD却显著降低。通过偏相关分析 (双侧检验 ,控制BMI、FSH、LH、PRL)显示男性TC、LDL C、apoA1、apoB、CD8+ 、MDA均与E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记疗法对成人病人及家属ICU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20例病人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ICU日记疗法即病人在ICU治疗期间由医护人员、家属及病人共同配合记录日记,内容包括病人诊断过程、治疗措施、情感体验、家属探视与人文关怀等,同时也可以为病人与家属提供书信,语音录音、拍摄视频并辅助说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意思模糊评估量表(CAM-ICU)对两组病人及家属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病人及家属ICU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及家属ICU综合征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及家属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治疗后生存者及家属ICU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将日记疗法作为成人病人及家属的干预手段,能有效帮助病人重建记忆,改善负性情绪,家属参与治疗,了解治疗整个过程,减少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病人及家属ICU综合征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心肌病的QT离散度分析谭家余黄湘陈一伟BujaG等[1]发现肥厚型心肌病(HC)患者QT离散度(QTd)明显增大,并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本文研究QTd与HC的类型、心律失常、心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资料36例HC患者(男29例,女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山市孕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探讨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2010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荧光酶免疫法检测的1 393例正常孕妇的血清NT-proBNP平均水平为(63.31±49.32)pg/ml,与2008年6月-2009年12月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1 860名正常孕妇的NT-proBNP水平[(56.93±42.04)pg/ml]相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1)。正常孕妇的年龄对NT-proBNP无影响(F=1.632,P=0.3180),且NT-proBNP值与孕周无关(F=0.405,P=0.876)。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合并有死胎、妊高征、心功能不全和贫血的孕妇的NT-proBNP值均显著升高(F=41.770,P=0.000)。随着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分级增高,NT-proBNP值逐渐升高(F=3.538,P=0.032),与轻度妊高征相比,重度妊高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孕妇血清NT-proBNP水平,可尽早发现孕妇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妊高征监测中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