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1例通过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后牙,配合Ⅲ类牵引及斜牵纠正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的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正后患者的Ⅲ类骨面型及下颌偏斜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3.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 2 2例恶性肌上皮瘤进行分析。结果 好发于腮腺和腭腺 ;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 2 3∶1) ;中位年龄4 9岁。病理特征为透明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多见 ,呈巢索状分布 ;细胞异型性明显 ,有病理性核分裂像 ;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Actin、Ck 18、EGFR、TGFβ均呈明显的强阳性表达 ;PCNA阳性表达的平均增殖指数是 2 2 8%± 6 93,以透明细胞型的PI值为最高 ;癌基因C erbB 2、抑癌基因P53分别呈 63 6%和31 8%的阳性表达 ,各型的表达也以透明细胞型为最高。结论 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上皮性肿瘤 ,其亚型透明细胞型恶性程度较高。C erbB 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恶性肌上皮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在正畸临床中,常见由于唇腭裂发育畸形等原因造成的牙槽骨局部缺损,或长期牙缺失等情况造成的牙槽嵴吸收变窄变平等,使正畸治疗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9.12),Embase(1974~2009.12),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4期),CBM(1978~2009.12),CNKI(1994~2009.12),VIP(1989~2009.12)等数据库,筛选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错牙合畸形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研究,共28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排齐牙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0,95%CI(-27.67,47.67),P=0.60];非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排齐牙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48,95%CI(-44.74,-2.22),P=0.03].磨牙间距的改变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2,95%CI(-0.42,1.86),P=0.22];非拔牙组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8,95%CI(-1.77,-0.38),P=0.003].而尖牙、前磨牙间距改变及切牙唇倾度改变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2组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病例,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尖牙、前磨牙间距及切牙倾斜度改变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非拔牙矫治方案,自锁托槽可以缩短矫治疗程,更好的改善磨牙间距.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采用降低牙移动路径上的骨阻力和强持续牵张力能快速移动正畸牙,缩短正畸疗程,但移动牙组织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减阻牵张法快速移动牙齿的牙周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犬一侧下颌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实验侧采用减阻牵张法,对照侧采取传统正畸方法,远移第一前磨牙。加力后2周,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移动距离;加力后1,2,4,12 周观察牙周膜、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加力后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移动牙张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增宽,成骨活跃,牙槽骨表面有新骨生成;压力侧均表现为牙周膜缩窄,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有明显吸收,牙骨质也有不同程度吸收;但是,实验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出现均早于对照侧,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程度较对照侧严重。12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表现无明显差别。而加力2周,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侧(P < 0.05)。说明减阻牵张法可以快速移动牙齿;与传统正畸牙移动相比,两者牙周组织的改建只存在时间及程度的差异,不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 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 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但其成骨机制及成骨效果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观察Bio-Oss/辛伐他汀复合材料与单纯Bio-Oss修复材料修复兔下颌骨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 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双侧制备缺损,随机将一侧采用辛伐他汀复合Bio-Oss修复缺损区;另一侧采用单纯Bio-Oss修复缺损区。两组均覆盖Bio-Gide胶原膜。植骨后4,8,12周分别处死各组兔子4只,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及口腔锥形束CT影像学观察,组织学切片观察,定性定量对比分析植骨区牙槽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植骨后4,8,12周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随着高阻射的Bio-Oss骨粉逐渐降解,在各时间点密度值测量结果辛伐他汀复合Bio-Oss组均显著低于单纯Bio-Oss组(P < 0.05)。新生骨百分比测量结果辛伐他汀复合Bio-Oss均显著高于单纯Bio-Oss组(P < 0.05)。提示辛伐他汀具有促进Bio-Oss骨粉吸收的效果,在骨缺损修复中具有促进新骨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