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峡部螺钉结合非融合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应用峡部螺钉结合非融合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或伴Ⅰ度滑脱或盘源性腰痛的患者21例,观察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30.15±29.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5.64±58.51)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2.62±9.43)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8个月峡部裂骨性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UCLA系统评价与术前相同,未发现邻近节段退变加重情况。[结论] 峡部螺钉结合非融合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或伴Ⅰ度滑脱或盘源性腰痛是安全有效的,峡部融合率满意。  相似文献   
2.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无明确定论,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后外侧1/4骨折。分别使用前侧2枚6.5 mm拉力螺钉、外侧4.5 mm L型钢板以及后侧3.5 mm 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块。在胫骨平台中心处加载500 N纵向应力,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在1/2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与后侧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外侧钢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大。而在1/4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在各方向的位移优势更明显,后侧钢板的位移居次,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1/2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523 MPa,外侧钢板为153.372 MPa,后侧钢板为115.922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4.309 MPa,外侧钢板为4.37 MPa,后侧钢板为3.124 MPa。1/4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803 MPa,外侧钢板为153.336 MPa,后侧钢板为104.234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1.195 MPa,外侧钢板为0.827 MPa,后侧钢板为1.196 MPa。提示前侧拉力螺钉能够承担更大的应力,并在受到应力后位移变化较小,可提供较稳定的支持。而后侧钢板在骨块较大(1/2骨块)时,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与拉力螺钉相仿;而在骨块较小(1/4骨块)时,稳定性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外侧钢板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稳定性较差,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和后侧钢板。  相似文献   
3.
胫骨远端骨折:经皮钢板内固定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明确两种方法的不同指征和疗效. 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不累及关节面)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其中切开组42例,闭合组52例.研究内容为骨折愈合时间、有无畸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8~24个月).切开组中骨折愈合35例,延迟愈合3例,骨不连4例.平均愈合时间3.83个月(3~8个月),无畸形愈合患者,切口感染2例.闭合组中骨折愈合47例,延迟愈合5例,无骨不连患者.平均愈合时间3.66个月(2~8个月).两组的总愈合时间,A1型、A2型、B型愈合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3型愈合时间闭合组长于切开组;C型愈合时间闭合组短于切开组.闭合组中出现5例畸形愈合患者(其中2例外旋畸形,3例向后成角畸形),8例出现踝关节异物不适感,钢板取出后症状好转. 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总体上切开组与闭合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3型骨折中切开组要优于闭合组,而C型骨折中闭合组要优于切开组.如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的患者术后存在前后成角畸形,则其存在较高的骨延迟愈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经Wiltse入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Wiltse入路Dynesys治疗的2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3.8岁(25-46岁)。记录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期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疼痛情况、功能状态。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以及椎间盘退变评分Pfirrmann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20例(100%)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或再次手术的情况。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其中VAS由术前的(7.1±1.2)减少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6±0.6)、ODI评分由术前的(67.64±9.30)减少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7.65±3.07),(P0.05)。患者术前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之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仍能维持术前的椎间高度;与术前稳定节段的平均ROM相比,术后6个月以及最后随访各稳定节段ROM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ROM。术后的随访中14例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Pfirrmann分级评分进行椎间盘退变的评估,其中6例(42.8%)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强度增加,8例(57.1%)椎间盘信号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并未出现退变加重的现象。结论 Dynesys经Wiltse入路治疗盘源性腰痛,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间隙的高度、ROM,减少ASD的发生。对于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椎间盘给予保留,有利于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维持腰椎的正常功能,同时具有延缓退变发展甚至促进退变椎间盘再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胫骨平台骨折生物力学研究是临床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各方学者围绕生物学固定理念进行了许多基础性研究,使用新鲜冰冻尸体骨、生物合成材料等模型,但各有优缺点,适应了不同需要.实验大多采取动静态结合方法,使实验结果更为可信、直观.实验中进行内固定与外固定、单侧钢板与双侧钢板、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等的比较,单侧锁定钢板在固定强度上有时无法与传统双侧钢板相比,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应得到足够关注,而普通钢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固定强度、骨折端间的加压作用仍然对骨折端复位起重要作用.外固定在某些需要进行简单固定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中有重要价值,但其固定强度较低,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LISS-DF钢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访过程出现了近端螺钉松动、退出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近端螺钉的单皮质固定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尚无定论.目的:探讨LISS-DF钢板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方式固定的力学特性.方法:用185根新鲜羊股骨,造成股骨远端AO33-A3型骨折模型,均采用5孔LISS-DF钢板通过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方式固定,分别作拔出、扭转力学实验,寻找理想的固定方式.结果与结论:骨折远、近端螺钉常规固定4孔,拔出实验显示:骨折近端螺钉第1、3双皮质、2、4双皮质及1、4双皮质固定时,骨折两端的抗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扭转实验显示:第1、3孔、2、4孔和1、4孔双皮质固定时的抗扭矩值大比较接近,其中1、3孔、2、4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采用相同规格的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骨折近端螺钉第1、3孔或2、4孔双皮质组合方式固定时,骨折两端的钢板螺钉固定强度的平衡性好,同时在对抗扭转和抗拔出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3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胫骨标本共12个进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电动摆锯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模型随机分3组进行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外侧钢板螺钉固定、后侧钢板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方法在250,500,10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试骨折块的轴向位移值及最大位移值分布区。结果与结论:3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轴向载荷为250 N时,有限元实验中骨折块的位移值,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小,为0.013521 mm;后侧钢板螺钉组居中,为0.016991 mm;外侧钢板螺钉组最大,为0.138200 mm,在500,1000 N时情况类似。实验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位移值明显小于外侧钢板螺钉组和后侧拉力螺钉组(P〈0.05);后侧钢板螺钉组与外侧钢板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测试方法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都在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提示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具优势,外侧钢板螺钉组较差。临床可以考虑将前后拉力螺钉固定作为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LISS-DF钢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访过程出现了近端螺钉松动、退出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近端螺钉的单皮质固定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LISS-DF钢板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方式固定的力学特性。 方法:用185根新鲜羊股骨,造成股骨远端AO33-A3型骨折模型,均采用5孔LISS-DF钢板通过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方式固定,分别作拔出、扭转力学实验,寻找理想的固定方式。 结果与结论:骨折远、近端螺钉常规固定4孔,拔出实验显示:骨折近端螺钉第1、3双皮质、2、4双皮质及1、4双皮质固定时,骨折两端的抗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扭转实验显示:第1、3孔、2、4孔和1、4孔双皮质固定时的抗扭矩值大比较接近,其中1、3孔、2、4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 < 0.05)。提示,采用相同规格的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骨折近端螺钉第1、3孔或2、4孔双皮质组合方式固定时,骨折两端的钢板螺钉固定强度的平衡性好,同时在对抗扭转和抗拔出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学检查,根据CT图像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三柱),并据此分型,统计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发病率,并将结果与X线片分型(Schatzker分型)及术中所见对比,分析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结果 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有21例X线片诊断结果与CT不符:其中5例无法确定诊断,16例分型错误.202例经CT或三维重建均获诊断分型.CT发现后柱骨折的患者为47例(23.2%),均与术中诊断符合.X线与CT分型符合率为89.6%,主要原因为X线片很难发现后柱平台骨折. 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分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并不罕见,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三柱分型能帮助我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无明确定论,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后外侧1/4骨折。分别使用前侧2枚6.5 mm拉力螺钉、外侧4.5 mm L型钢板以及后侧3.5 mm 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块。在胫骨平台中心处加载500 N纵向应力,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在1/2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与后侧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外侧钢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大。而在1/4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在各方向的位移优势更明显,后侧钢板的位移居次,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1/2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523 MPa,外侧钢板为153.372 MPa,后侧钢板为115.922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4.309 MPa,外侧钢板为4.37 MPa,后侧钢板为3.124 MPa。1/4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803 MPa,外侧钢板为153.336 MPa,后侧钢板为104.234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1.195 MPa,外侧钢板为0.827 MPa,后侧钢板为1.196 MPa。提示前侧拉力螺钉能够承担更大的应力,并在受到应力后位移变化较小,可提供较稳定的支持。而后侧钢板在骨块较大(1/2骨块)时,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与拉力螺钉相仿;而在骨块较小(1/4骨块)时,稳定性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外侧钢板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稳定性较差,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和后侧钢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