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探讨从大鼠胰腺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用于大鼠胰腺损伤的修复,为糖尿病治疗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方法:①取3日龄Wistar大鼠,无菌条件取出胰腺,通过Ⅴ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常规培养传代、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表面标志CD34和CD44,同时与骨髓MSCs进行对照,观察两者在性质和作用上的异同。②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建立胰腺组织缺血性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的胰腺MSCs用DAPI(荧光)标记移植到实验组坏死胰腺,对照组移植稀释液。2周后统计两组生存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①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形态驱于一致,增殖旺盛。形态学观察和表面抗原检测与骨髓MSCs具有相似性。②实验组大鼠存活率为75%,肉眼见坏死的胰腺组织外观基本恢复,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组织细胞结构完整。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标记DAPI的蓝色细胞。对照组的大鼠存活率20%,解剖见腹腔大量渗水,组织粘连。实验组存活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中存在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可用于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粒细胞的成熟是否能由一般的抑制粒细胞产生的各种措施来予以加速。作者利用了密闭的体内培养体系进行了粒细胞成熟的研究。这种培养体系对粒细胞来说,培养条件是良好的,就象在骨髓的自然环境中一样能很快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豚鼠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子Ⅷ的表达。细胞移植后的第 15、3 0、5 0天 ,通过PCR方法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移植供体鼠的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果A、B组治疗侧的创面愈合速度均快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因子Ⅷ检测示第 15、3 0天时 ,A、B两组的微血管密度均多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PCR检测结果表明 ,第 15、3 0、5 0天时在部分受体鼠恢复的创面上有供体鼠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论骨髓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锌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锌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为锌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锌组、低锌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锌处理组(高锌组,低锌组)每天腹腔注射硫酸锌(20和10 mg·kg-1)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连续5 d。于第6天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及HE和Fast blue 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瘫痪。锌预处理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后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显著增高(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固缩深染、形态异常,血管充血,并出现白质内髓鞘松散、脱失等病理改变;锌处理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改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且高锌组优于低锌组。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的锌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高、低正加速度耐力大鼠脑组织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以获得耐力相关基因.方法:雄性SD大鼠在离心机上处理后,选取耐受终点在高、低两个极端的动物,立即取全脑,分离mRNA.以高+Gz耐力大鼠脑组织mRNA为实验组,以低+Gz耐力大鼠脑组织mRNA为驱动组,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高、低+Gz耐力大鼠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混合物,然后将此混合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转化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结果:初步获得了608个可能在高+Gz耐力大鼠脑组织中上调表达的cDNA片段.这些cDNA片段长度介于150~1 400 bp之间,集中于300~700 bp.结论:在高、低+Gz耐力大鼠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所代表的基因为+Gz耐力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与+Gz耐力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 ( HSSC)体外稳定增殖的方法。方法 :取开胸术剪下的人肋骨 (正常血象 ,非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病 ) ,常规制备骨髓细胞悬液 ,从胎牛血清及人 AB型血清中选择最佳血清 ,人 AB型血清浓度分别为 5 %、1 0 %、1 5 %、2 0 %、30 %、35 %、40 %。培养液分别为 RPMI1 640、DMEM、IMDM以选择最佳培养液。加入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进行最佳浓度测定。培养物置 CO2 孵箱中培养 2周后行 HE染色 ,计数基质细胞集落数。结果 :选择出最佳培养体系为 30 %人 AB型血清、1μg· L-1 b FGF、Penicillin 1 0 0 KU· L-1 、Streptomycin5 0 KU· L-1 、氢化考的松 1 0 -6mol· L-1 和 IMDM培养液。结论 :选择最佳的培养体系可增加HSSC增殖数量 ,最宜体外培养时间 ( 1 4~ 2 1 d) ,最大限度增加回输时的 HSSC数量 ,使自体回输治疗急性白血病 ( AML)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脂肪组织除了储存能量,参与能量代谢外,还存在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这种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和心肌细胞等;同时脂肪组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泌器官,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有着更为复杂和活跃的功能。本文就其可塑性和分泌因子作用特点,对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轻或避免骨髓移植受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深入揭示免疫嵌合体形成机制,我们开展了“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免疫学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观察了骨髓移植后各类造血细胞重建规律。结果表明,每根股骨骨髓细胞数和每脾细胞数均随照后时间后延而不断增加,二者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每根股骨内CFU—S、CFU—C、CFU—E含量则随照后时间延长呈指数增加。各类造血细胞重建过程中,CFU—S起步早、增殖速率快、CFU—E、BFU—E后照9天才开始再建。说明致死剂量照射机体仍具有调控造血重建能力,其程序为先促进CFU—S增殖机能,待干细胞池数目抵一定程度时,再增强其分化机能,从而,渐渐恢复正常造血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在造血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同系小鼠股骨、骨壳、注入骨髓条的塑料管及经20 Gy γ-射线照射的股骨分别植入同一小鼠腹部皮下,观察1、2、3、4 w各移植物造血重建情况.观察髓腔内微循环结构与机能、组织学、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数目与机能等变化,以及骨皮质体外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与扩增规律.结果 乏造血干细胞(HSC)的骨皮质异位移植完全可以造血重建,在移植后4 w,移植物已形成完整的封闭的具有正常造血组织的股骨,其重建的程序、速度与具有大量HSC的完整股骨移植的重建基本一致.而经射线破坏和注入塑料管内的骨髓条完全失去造血重建功能.结论 骨皮质可能是骨髓MSC的源泉,BM-MSC是造血重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