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瓦里安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进行临床应用前的系统参数测量与验证,并进行分析讨论.方法用三维水箱和剂量仪对3D-TPS所需的临床参数进行检测,并将监测结果输入到3D-TPS中,验证其符合程度,在射野内用电离室对水箱中感兴趣的四处点剂量进行测量,并对电子束"虚源"位置进行测量,最后再分别验证3D-TPS中计算剂量和电子束"虚源"位置(即有效源皮距)的实测值与计划值之间的符合性.结果 3D-TPS的计算曲线与瓦里安Clinac 23EX直线加速器上实测参数曲线符合度很好,并且实测剂量与3D-TPS中计算剂量相对误差在-0.55%~1.12%之间,平均误差为0.66%.电子束"虚源"中的有效源皮距实测值与瓦里安公司提供的有效源皮距参考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1.27%~1.86%之间,平均误差为1.62%.结论瓦里安Eclipse 3D-TPS能很好地满足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RI/CT或PET/CT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肿瘤区(GTV)勾画的差异。方法2007年2~11月间,26例实施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开始前1w内行PET/CT,MRI以及增强定位CT扫描,一组医师根据PET/CT勾画GTV,而另一组医师则根据MRI/CT勾画GTV,两组医师再共同评价肿瘤区间勾画部位差异。为便于研究,对于原发灶部位,GTV1C定义为MRI/CT基础上的GTV,GTV1P为PET/CT基础上的GTV,对于颈部区域淋巴结则分别定义为GTV2C及GTV2P,在此基础上,GTV1C和GTV1P的合并肿瘤区被定义为GTV1T,重叠肿瘤区则被定义为GTV1M,GTV2C和GTV2P的合并肿瘤区定义为GTV2T,重叠肿瘤区定义为GTV2M。结果GTV1P和GTV2P均明显小于GTV1C及GTV2C,GTV1T相较GTV1C无明显增大,但GTV2T则明显大于GTV2C,原发灶部位肿瘤区间勾画差异主要位于颅底,颈部淋巴结差异主要源于小淋巴结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累及肌肉。结论PET/CT有助于鼻咽癌肿瘤区勾画,PET/CT基础上的肿瘤区明显小于MRI/CT基础上的肿瘤区,但PET/CT基础上的肿瘤区并不总是包含于MRI/CT基础上的肿瘤区,两者间的差异在颈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rueBeam加速器的射野跟随功能在鼻咽癌固定野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对每位患者设计四个计划.分别为固定野调强组的dIMRT-JT和dlMRT计划,容积旋转调强组的RapidArc—JT和RapidArc计划。dIMRT-JT和RapidAre-JT为使用射野跟随功能的计划,dIMRT和RapidArc为不使用射野跟随功能的计划。分别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射野跟随功能的治疗计划.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固定野调强计划,在使用和不使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其靶区的剂量学参数差别不大,但是脑干、脊髓、晶状体、腮腺等危及器官都有较大改善,脑干和脊髓的D,。剂量分别降低了3.3%和4.2%,左、右两侧晶状体的D。剂量分别降低了38.7%和40.6%,左、右两侧腮腺的平均剂量D一分别降低了6.3%和6.4%;P〈0.05,有统计学意义。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在使用和不适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时,靶区和脑干、脊髓及腮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很小,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右两侧晶状体的D。剂量分别降低了6.9%和7.2%;结论:鼻咽癌固定野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使用TrueBeam加速器的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可以在保证靶区剂量分布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尤其在固定野调强放疗中,使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的计划其剂量学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鼻咽癌逆向调强(IMRT)中两组鼻咽癌患者,用均匀9野、7野及7野非共面调强在相同条件下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8例鼻咽癌病例,分成两组,其中9野调强14例,7野调强14例,对其分别采用各自组中相同的物理调强参数,在TPS上计算需对比的设野方案计划,然后试图探讨相同计划下不同设野对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影响。结果:两组病患调强结果显示,非共面7野的靶区的最高剂量要稍大于9野,最小剂量要低于9野,7野的适形度要略差于9野,但两者差异几乎不明显,对于危及器官,9野与7野没有明显差异,在统计意义上没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鼻咽癌肿瘤病人,9野和7野调强在各自的条件约束下都能完成较好的计划,靶区适形度和靶区覆盖率也相差不大,综合考虑物理及生物效应,对于靶区较大的病患建议使用9野调强,对于需要特别保护晶体,7野非共面计划比较合理,对于较小肿瘤用7野照射计划相对效益更高,但总的来说照射野角度的不同对计划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物理优化条件的好坏几乎决定了计划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用适形放疗再治疗的即期疗效和并发症,最佳剂量和分割方法。方法对15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适形放疗。计划照射剂量为51~71Gy,先以2Gy/次,5次/周,累积剂量达20~30Gy后,再行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天,10次/周(部分病例全程加速超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51Gy)。结果15例中取得病理的8例,均为鼻低分化鳞癌,由于复发部位解剖结构关系难于取得病理而经MR及CT影像学证实局部复发的7例。初次放疗至再放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4个月(12~146个月),再放疗肿瘤中位剂量为63Gy(51~71Gy)。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应用适形放疗对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对控制复发灶有较好的即期疗效。对远期放射后毒副反应和疗效有待积累资料再作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计划与初始计划的差异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13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21次时行螺旋CT扫描,以热塑面膜上的3个激光定位标记点作为参考标记,将首次治疗计划复制到新CT图像上,利用调强计划系统进行正向计算,得到原计划在第21次时的实际剂量分布,并与初始计划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第21次时,腮腺体积均有减小,左侧减少(10.53±6.73)cm3(t=5.637,P=0.000),右侧减少(10.49±11.31)cm3(t=3.345,P=0.006);左腮腺V26为(2.20±2.64)%(t=3.016,P=0.011),右腮腺V26为(2.13±2.96)%(t=2.596,P=0.023),而双侧平均剂量Dmean与V(50Gy)无统计学意义。脑干Dmax为(3.18±5.56)Gy(t=2.066,P=0.061),脑干D1cc为(4.00±5.30)Gy(t=2.723,P=0.019)),脑干D1%为(4.22±6.27)Gy(t=2.426,P=0.032)。脊髓D0.1cc为(7.59±6.90)Gy(t=3.969,P=0.002),脊髓D1cc为(3.96±3.95)Gy(t=3.618,P=0.004),脊髓Dmax为(8.49±6.01)Gy(t=5.094,P=0.000),脊髓Dmean为(2.05±2.79)Gy(t=2.657,P=0.021)。靶区Dmax为(1.12±2.54)Gy(t=1.583,P=0.139),靶区Dmin为(2.72±6.51)Gy(t=1.509,P=0.157),靶区Dmean为(0.12±0.49)Gy(t=0.908,P=0.382)。此外,垂体、晶体、眼球、颞叶剂量等均无显著意义。在分析剂量变化与体重、T分期、N分期、位置变化(以齿状突为参考点)的研究中,仅显示T分期影响脑干的Dmax值(r=0.561,P=0.046),其余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虽然靶区的剂量变化不大,但是脑干和脊髓的剂量增高明显,差异较大,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再次CT重新勾画计算,以保护脑干和脊髓。 相似文献
7.
翟振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4)
目的 研究放疗中摆位随机误差对射线剂量分布的影响,确定治疗时CTV至PTV考虑随机误差需要设置的外放间距大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模拟放疗时射线在靶区坐标系的位置,迭加后得到全部疗程的剂量分布,从而得到该疗程的90%剂量点位置的减小值.统计100个疗程的结果,按照95%的可能性确定从内靶体积(ITV)到PTV需要设置的外放间距大小,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个因素对减小值的影响.结果90%剂量点位置的减小值只和随机误差大小有关,在随机误差1~6 mm时有效照射距离的改变值分别为0.62、1.84、3.13、4.78、6.34和8.03 mm,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外放间距的大小只和随机误差的大小有关.结论 头颈部肿瘤和胸腹部肿瘤放疗时需要设置ITV到PTV的外放间距分别为1.2和1.5倍的随机误差,和随机误差相比,野大小、能量和深度和外放间距的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资料已经表明,IMRT在治疗鼻咽癌中占有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成为影响鼻咽癌患者愈后的主要原因。放化疗结合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综合治疗手段,寻找IMRT与化疗最合适的结合方式及最佳的化疗方案是目前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运动限制了放疗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肿瘤位置的实时监测与追踪是提高肿瘤放疗精度的一种新兴技术。根据所使用的方法大致分为基于非辐射的系统和基于辐射的系统。前者有超声引导、磁共振引导、电磁追踪、光学影像引导、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后者有千伏级、兆伏级X线成像系统和基于CT的引导系统等。本综述回顾了目前放疗中肿瘤实时监测与追踪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各自优缺点以及目前在临床上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实际受照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的剂量分布,评价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临床治疗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将做调强放射治疗的8例鼻咽癌患者,做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并将计划移植到二维电离室矩阵,生成验证计划,在加速器上进行模拟治疗,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测量,将测得的数据和原计划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gamma分析(按3mm和5%的误差标准),98.2%的射野通过率超过95%,平均通过率为97.13%±1.27%,只有一个野的通过率小于95%为94.66%。[结论]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符合的较理想,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