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以MDCK细胞为种子细胞、胶原凝胶复合Matrigel为支架材料,采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肾小管片层,观察不同浓度Matrigel以及静态拉伸作用对MDCK细胞在三维支架中极性重建并形成小管样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DCK细胞与添加不同浓度Matrigel的液态Ⅰ型胶原混合,在12孔板内铸模形成MDCK细胞-胶原片层。通过相差显微镜、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成的三维肾小管结构进行比较和鉴定。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对片层施加静态拉伸力,观察静态拉伸作用对细胞生长、小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片层内的MDCK细胞逐渐增殖、黏附、聚集。单纯以胶原为支架材料的片层内MDCK形成囊腔状结构;添加Matrigel的胶原片层内MDCK细胞可形成管腔样结构,且低浓度Matrigel的胶原片层内细胞存活率高。静态拉伸作用能够刺激细胞的生长、管腔样结构的形成。结论本研究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MDCK细胞为种子细胞、添加Matrigel的液态Ⅰ型胶原为支架材料,培养过程中施加静态拉伸力,体外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化肾小管胶原组织片层,肾脏小管上皮细胞可在该支架材料中完成极性重建的自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内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尾部-30(悬吊(TS)大鼠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健康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7 d组(TS7研d)和尾吊 川芎嗪7 d组(Treate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肺组织内C-f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尾吊7 d组肺组织、肺腺泡血管和微血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内原癌基因C-fos蛋白及其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川芎嗪干预(treated组)大鼠肺组织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和阳性面积百分比与尾吊7 d组比较均降低(P<0.01,P<0.05).结论:尾吊模拟失重引起大鼠肺组织C-fos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增加,川芎嗪可下调肺组织C-fos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模拟微重力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回转器模拟微重力环境,将HPMEC分为回转48h组和1g同步对照组.将盛有回转48h组细胞的培养瓶排除气泡后放入细胞回转器,调节转速为30r/min,37℃回转培养;1g同步对照组细胞静置培养相同时间.培养48h后收集两组细胞进行后续检测.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AnnexinV标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对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on)进行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F-actin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回转48h组HPMEC呈典型凋亡改变,染色质固缩凝结、边聚于核膜处,细胞器破坏并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回转48h组HPMEC的凋亡率(4.04%±0.32%)高于1g同步对照组(1.68%±0.51%,P<0.01).激光共聚显微镜下可见,1g同步对照组HPMEC内F-actin表达丰富,呈束状,位于胞质内;回转48h组HPMEC的胞质内F-aetin的表达明显减少,分布不均,排列紊乱,且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凝聚.结论 模拟微重力可诱导HPMEC发生凋亡,细胞骨架的破坏可能是模拟微重力诱导其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章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9):146-14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腰骶神经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是外科多发病常发病。1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23~76岁,中位年龄45岁。经临床治疗和护理,治愈58例,好转6例,未见好转2例,治愈率为87.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中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5例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中药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和IgA、IgG、IgM水平,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体力状况评分和患者的体重监测,并观察治疗中安全性指标以及化疗期间出现的各种毒副反应。结果:2个周期治疗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个周期治疗后,治疗组患者5种功能状态(角色、情绪、社会、认知、躯体)和总体健康状况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全身症状(乏力、疼痛、恶心与呕吐)及肺癌相关特异性症状(气促、咳嗽、咯血)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肺癌治疗相关症状(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症状子量表计总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抑制白细胞减少及减轻恶心、呕吐等化疗毒副反应,稳定KPS评分和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化疗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化疗副作用,说明益气养阴法在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与诸多因素有关,其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是比较公认的病理形态学预后指标。野生型p5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细胞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p33ING 1b可能作为“分子伴侣”与p53一起激活其下游信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组织中p33^ING1b和p53及C-erbB-2表达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33^ING1b,p53,原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E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0例乳腺癌标本中C-erbB-2,p33^ING1b,p53的表达,及13例癌旁正常组织p33^ING1b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b均阳性表达,乳腺癌组织中表达[65%(52/80)]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5.138,P&;lt;0.01),p33^ING1b,p53,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0%,61%。其中p33^ING1b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呈正相关(r=0.371,r=0.537,P&;lt;0.05)p33^ING1b,p53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r=-2.09,r=-0.537,P&;lt;0.05)。C-erbB-2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r=0.371,P&;lt;0.05),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r=-0.387,r=-0.440,P&;lt;0.05)。结论:p33^ING1b基因的表达可能需要p53基因的协同,两者共同作用于细胞的生长、凋亡和转化,保证机体发挥正常的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INGI是抑癌基因,其蛋白p33^ING1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b,p53,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作为含铂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既往接受FP或者FOLFOX4方案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采用TX方案化疗,紫杉醇145mg/m2静脉滴注3h,d1;卡培他滨2000mg/m2,分2次口服,d1-14,21天为一个周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进展时间和生存期。结果:36例患者共接受142个周期的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全组36例患者中有35例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8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22.8%(95%CI:8.2%-37.5%)。中位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分别为4.8个月(95%CI:2.9-6.2)和8.1个月(95%CI:6.4-12.7)。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尤其对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种子细胞接种密度对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三维支气管模型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体外构建支气管模型的细胞密度.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和人胎肺成纤维细胞系为种子细胞,胶原凝胶复合Matrigel为支架材料,将两种细胞按照6×104/ml、6×105/ml、6×106/ml和6×107/ml四个接种密度共培养,应用静态拉伸系统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三维支气管模型.通过宏观观察、相差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的方法对模型中种子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104/ml细胞密度未见到组织片层形成,其余三个细胞密度可以看到收缩良好的组织片层,并具有一定韧性;相差显微镜下观察6×105/ml和6×106/ml细胞密度的组织片层可以形成网状结构,6×107/ml细胞密度的组织片层结构疏松;HE染色证实6×105/ml和6×106/ml细胞密度的组织片层中有三维网状结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广谱CK和Vimentin均呈阳性,前者的细胞活性较后者更好,而6×107/ml细胞密度组织片层基本丧失细胞活性.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三维支气管模型其种子细胞密度在6×105/ml至6×106/ml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0mg/m2,21天为1个周期,完成至少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最长随访两年.结果:24例可评价的病例中,总有效率为33.3 %,临床收益率为79.1%,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1年生存率为41.7%,2年生存率12.5%.不良反应以粒细胞减少、疲劳乏力、脱发为主,分别为70.8%、75%、100%.结论:多西他赛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