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可以不经过复杂提取过程直接检测组织,并获得高分辨力波谱。组织样品容积、标本速冻处理、检测温度、检测间隔时间、氘水灌注、脉冲序列、定量分析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等因素会对波谱结果产生影响。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可以对脑、前列腺、肾皮质、肝脏及乳腺等器官和组织的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有利于分析组织毒理学代谢变化以及研究疾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8%。包括右冠状动脉变异11例(21.6%)、左冠状动脉变异8例(15.7%)、左右冠均发生变异1例(2%)、单支冠状动脉1例(2%)、分支变异28例(54.9%)。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隔离的肺组织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囊状或团状高密度影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CT、MRI可发现部分异常供血动脉,血管造影均能发现供血动脉,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不锈钢圈栓塞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未再复发. 结论在影像诊断方面,X线平片难以确诊,CT、MRI可部分确诊,而DSA检查是肺隔离症诊断的金标准.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或称手术放射学,是7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放射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其含意是由放射科医师(或与临床有关科医师协同进行)将特制的导管或穿刺针引入体腔内,抽取组织或液体进行诊断或经导管进行各种治疗的特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可以不经过复杂提取过程直接检测组织,并获得高分辨力波谱.组织样品容积、标本速冻处理、检测温度、检测间隔时间、氘水灌注、脉冲序列、定量分析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等因素会对波谱结果产生影响.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可以对脑、前列腺、肾皮质、肝脏及乳腺等器官和组织的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有利于分析组织毒理学代谢变化以及研究疾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补肾生精化血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1993年8月~1996年8月用自拟补肾生精化血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对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70岁;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2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低于2XI炉/L者6例,低于3XI炉/L者协例;血红蛋白少于lbogh者24例;血小板计数低于10XI炉/L者9例。临床表现:多数伴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自开盗汗,易反复感冒或继发感染。【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补肾生精化血场进行治疗。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染料木素铬配合物(染料木素铬)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的肥胖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为开发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新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SG制备肥胖大鼠模型,将成模后的雌性大鼠(体质量超过对照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 50只随机为模型组、二甲双胍(95 mg·kg-1)组、低剂量(15 mg·kg-1)染料木素铬组、中剂量(30 mg·kg-1)染料木素铬组和高剂量(60 mg·kg-1)染料木素铬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取静脉血,采用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糖(Glu)、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GHb)、胰岛素(INS)、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因子1 (ET-1)、前列环素2 (PGI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前后其余各组大鼠体质量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35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局灶性肺炎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35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26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8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25例,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MPR及VRT在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形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与胸膜的关系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多层螺旋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病人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基本征象,为局灶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MR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影像学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活性心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头,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月进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201T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201TI 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PET)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7头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负荷磁共振电影扫描见10个(8.93%)节段为梗死心肌,6个(5.36%)节段为缺血心肌;心肌灌注扫描见34个(30.35%)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12个(10.71%)节段坏死。LDDSE检查见8个(7.14%)节段为梗死心肌,9个(8.04%)节段为缺血心肌。SPECT检查见9个(8.04%)节段为梗死心肌。PET检查见17个(15.18%)节段为梗死心肌。TTC染色见14个(12.50%)节段为梗死区。MR电影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455,Kappa=0.8100);MR活性扫描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略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73,Kappa=0.9130)。LDDSE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40,Kappa=0.7000);PET检出的坏死节段多于磁共振活性扫描(P=0.0253,Kappa=0.8028)和MR电影扫描(P=0.0082,Kappa=0.7079)并有统计学意义;亦多于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P=0.0833,Kappa=0.8879),但无统计学意义;SPECT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253,Kappa=0.7590)。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I电影、MRI活性扫描、LDDSE、SPECT、PET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85.71%、100%;57.10%、100%;64.29%、100%;100%、96.94%。结论 MR多技术扫描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活性心肌.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窒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且价格相对PET便宜;磁共振和PET、病理结果均有较高一致性。PET高估心肌坏死范围,且不能判断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SPECT和LDDSE低估心肌活性。而且亦不能显示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方法对比,初步探讨1H MRS在脂肪肝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5只正常和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4只轻度,3只中度和6只重度)SD大鼠在临床用场强 1.5 T 核磁仪上进行磁共振成像(In phase和Out phase序列) 和1H MRS多体元化学位移成像自旋回波序列(2D CSI SE)对比检查.结果 1H MRS示5例正常肝脏在1.25 ppm位置不能见到正常波形;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内甘油三酯(-CH2)n实测和理论谱形吻合均佳,化学位移值为0.89~1.31 ppm;波峰下面积随脂肪变程度增加:正常与轻度脂肪肝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中重度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1H MRS与磁共振成像Out phase序列相对In phase序列信号降低率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基本一致;与组织病理学分级高度相关(r=0.93,P<0.05).结论 1H MRS是磁共振抑脂成像(In phase和Out phase序列)诊断脂肪肝的互为补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