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计算目标心率指导COPD患者作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后在肺功能和短期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好转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肺康复组在医院完成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锻炼.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最大运动心率,计算相当亚极量运动强度时的目标心率=70%×(最大运动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要求踏车运动时逐渐提高运动强度以达到目标心率并持续运动.对康复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和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前后的FVC% pred、FEV1% pred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在康复前后由(49.4±5.9)%提高到(60.0±8.9)%,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在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1.1±1.0)次]较对照组[(2.1±1.4)次]减少(P<0.05).康复组在出院后的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34.0±14.2)周]较对照组[(24.5±14.6)周]有显著性延长(P<0.01).结论 目标心率指导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提高患者的IC,增加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迟再次加重发作的时间,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率储备(HRR)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快速步行亚极量运动康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康复1组(n=30)、康复2组(n=30)和对照组(n=30)。康复1组进行达到60%~75%HRR的快速步行运动训练,康复2组保持主观感受Borg指数4~5分进行快速步行运动训练。训练持续24周,每周3次。对照组自行安排肺康复,不提供康复指导。比较三组患者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康复前后静息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90例患者中,82例(91. 1%)完成试验,其中康复1组27例,康复2组27例,对照组28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平均快速步行训练运动量高于康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康复前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和康复2组患者康复后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较康复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和康复2组患者康复后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CAT评分较康复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患者的无氧阈占预计值百分比(AT%pred)、无氧阈(AT)时间康复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达到60%~75%HRR快速步行亚极量训练,可获得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延迟无氧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ApaⅠ(rs7975232)位点和TaqⅠ(rs731236)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8在不同VDR基因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06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慢阻肺患者80例,同期住院的非慢阻肺患者45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其血样DNA进行VDR基因ApaⅠ位点及TaqⅠ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基因频率,并与临床特征比对,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阻肺患者与非慢阻肺患者(对照组)比较,ApaⅠ位点基因型分布具有差异(χ~2=6.266,P=0.039),慢阻肺患者ApaⅠ基因位点上GT基因型较非慢阻肺患者常见;TaqⅠ位点基因型分布在慢阻肺患者与非慢阻肺患者中无显著差异(χ~2=0.425,P=0.369);ApaⅠ位点及TaqⅠ位点基因型频率与TNF-α、IL-8含量无显著相关性(TNF-α:PApaⅠ=0.979,PTaqⅠ=0.857;IL-8:PApaⅠ=0.747,PTaqⅠ=0.764)。结论慢阻肺发病率与VDR基因ApaⅠ(rs7975232)位点的SNP间存在遗传相关性,GT基因型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慢阻肺。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