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32岁,因突然意识丧失15分钟于1997年4月11日入院。两年来有类似发作两次,每次均需同步电复律方能恢复窦律,10年前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体检:血压测不到,心率230次/分、律不规则、心音极弱。心脏超声示石室增大,前后径48mm,上下径80mm。心电图示快速且宽大畸形之QRS波,VI呈LBBB型,频率约23O次/分,部分图形及频率已接近室扑,诊断:室扑样室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鉴于其血流动力学影响严重,各种药物无效,需电复律方能转为窦律;且有心肌病,无法进行消融,故决定植入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环境卫生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创新作业方式、提升环境卫生质量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T波倒置、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探讨T波倒置、BNP对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4例,溶栓治疗后持续24h监测心电图,A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出现T波倒置,n=38)与B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T波仍直立,n=1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后2~3天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溶栓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组内治疗前后BNP比较,治疗后明显减小;B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增加。A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3天及3个月时LVE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LVEDD明显增大,B组左室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早期T波倒置和BNP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溶栓剂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溶栓成功后的心梗延展和再梗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就溶栓后预防性应用肝素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225例1992年1月~1996年12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AMI诊断依据:持续心前区痛>30分钟,ECG至少相邻导联ST段水平抬高>lmm。按入院单、双日随机编为A、B两组。A组135例,男106例、女29例,年龄28~70岁。平均58.5岁。B组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36~70岁,平均59.8岁。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梗塞部位、溶栓时间及入院时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老年糖尿病人属冠心病高危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出现于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高,预后差.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Ⅱ-DM和62例非糖尿病(NDM)并发ACS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给予13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急诊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时期同一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循环复苏前后的基础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功能、尿量、多脏器衰竭、恶性心律失常、30d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院前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发心梗次数及IABP治疗前心功能分级(Killips分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30d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循环支持药物的应用等有显著性差异(P〈0.01),IAB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获益(P〈0.01)。与治疗前比较,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功能分级、尿量明显提高,心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治疗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疗效,可以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并能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双腔起搏器已广泛应用到临床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是双腔起搏器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我院近 10年共安装 DDD起搏器 2 6例 ,其中有 5例出现 PMT,现将识别与处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5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5 0岁~ 81岁 ,平均 6 2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4例、心肌病 1例。起搏器安装指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起搏器来源 :其中 Bidronic起搏器 3台、Medronic2台。我院共装 DDD起搏器 2 6台 ,出现介入性心动过速 5例 ,占安置 DDD起搏器例数的 18%。病例 1,2均为病窦患者 ,安装起搏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