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α_1-微球蛋白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摘要)彭冬迪,李琮辉,王丕荣,刘光华,瞿中波高血压病(EH)病人的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标志,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升高亦是EH病人肾脏损害的标志。尿?.. 相似文献
2.
3.
王丕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5,(1)
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遵义医学院心内科(563003)王丕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是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出现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是机体超代偿造成。近20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的有关标志物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脏病患者房颤组 (30例 )、无房颤组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1 7例 )的血浆P 选择素 (P 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浆P 选择素及vWF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 ,无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亦增高 (P <0 0 1 )。结论慢性房颤组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 ,这些异常可能参与了房颤患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离子转运的影响。方法 测定23 老年EH患者和21名健康老年人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和内源必类洋地黄物质及淋巴细胞Na^ 、Ca^2 转运,并观察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的改变。结果 老年EH患者血浆四种升压物质水平升高,细胞钠泵和钼泵活性、K^ 浓度降低,Na^ 和Ca^2 浓度增高;四种升压物质分别与离子泵、Na^ 和Ca^2 相关,依那普利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结论 老年EH与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产生增加,细胞Na^ 、Ca^2 转运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有关,依那普利长期治疗能改善其异常的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常人和非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双重对照,测定54例高血压病和22例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和尿Tamm-Horsfall蛋白。结果:高血压Ⅰ期血β2微球蛋白增高,Ⅱ和Ⅲ期血、尿β2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排泄分数增高,尿Tamm-Horsfall蛋白降低,提示高血压病可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随病情发展,近、远端肾小管和管-球平衡功能亦可受损;肾炎高血压β2微球蛋白排泄分数和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高血压各期,这提示肾炎高血压管-球平衡和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更重,以β2微球蛋白排泄分数≥0.20%为鉴别高血压病和慢性肾炎高血压的截断值,其准确性为84%。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体循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发生和依那普利(enalapril)逆转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45例合并LVH、45例不合并LVH及30例正常人血流动力学和血浆5种血管活性物质,观察27例高血压病患者合并LVH依那普利治疗24周后各项参数变化。结果:合并LVH组收缩压、血浆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LS)和心钠素高于不合并LVH组(P<0.05~0.01),血管紧张素Ⅱ高于正常人(P<0.01);对13个相关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LVH作用显著(复相关系数0.769,P<0.001);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EDLS之间呈正相关(P<0.05~0.01);依那普利干预后,LVH消退,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同步下降(P<0.05~0.01)。结论:体循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改变及其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病LVH的形成,依那普利消退LVH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这些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19岁,因劳力性心悸气短半年,不能平卧2月入院。体检: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心率120次/min,呼吸28次/min。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具3/6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双肺呼吸音粗糙。肝肋下3cm,剑下6cm,具压痛,脾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充血性心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资料与方法:CHF组:住院CHF病人45例,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1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RHD)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15例,冠心病(CHD)11例;心功能(NYHA)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20例,病程均在3年以上。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性别、年龄与CH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I受体(sIL2R)、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