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在减少细胞因子释放中的作用.方法 将63例先心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在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33例,预充液中不加FDP.2组分别于术前,CPB后3、48 h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ELESI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及CPB后48 h TNF-α、IL-6、IL-8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3 h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CPB后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以明显减少TNF-α、IL-6及IL-8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5.
体外循环肺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随着CPB技术、心肌保护措施和心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逐渐下降。然而,CPB术后肺功能障碍仍然是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几乎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轻者仅表现为一过性的亚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TOF)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婴幼儿TOF根治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自2003年3月~2005年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婴幼儿TOF。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术前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并根据其数据计算McGooN指数,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残余梗阻2例,低心排2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2例;随访2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紫绀消失,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婴幼儿TOF根治术是安全可靠的,合适的手术方式,合理的体外循环及加强术后监护是提高婴幼儿TOF。根治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9.
涂洪强陈苏江张盛黄国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3,24(1):22
目的 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嵴内型71例。患儿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经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置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 206例患儿中,192例(93.2%)封堵成功;14例(6.8%)于术中转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均成功,其中主动脉瓣反流加重或合并残余分流明显6例(2.9%),封堵器位置不稳定5例(2.4%),右室面隔膜样组织遮挡导致导丝通过困难3例(1.5%)。住院时间(11.57±2.56)d。随访3个月至4年,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反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高位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而对于主动脉瓣膜脱垂明显或主动脉瓣骑跨明显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建议常规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HD患儿63例.将63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3).试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FDP.分别于术前、CPB后3 h和CPB后4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CHD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后3 h,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a<0.05),且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PB后48 h,2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较术前均仍有升高.结论 CHD患儿CPB后3 h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和IL-8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