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浓度布比卡因腰麻联合控制性补液对痔上黏膜环切术病人麻醉效果及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痔上黏膜环切术病人2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0.45%布比卡因+常规补液组(Ⅰ组)、0.45%布比卡因+控制性补液组(Ⅱ组)、0.25%布比卡因+常规补液组(Ⅲ组)、0.25%布比卡因+控制性补液组(Ⅳ组),每组各50例,观察4组病人麻醉效果及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4组病人术中肛门松弛程度评分、直肠肛门牵拉反射评分、麻醉平面、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病人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短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病人排尿费力、尿潴留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病人排尿费力、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Ⅰ组。结论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麻均可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中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在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术期行控制性补液,并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进行术中麻醉,可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奥布替尼的维持治疗在老年或体弱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CNS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CNSL患者,接受基于奥布替尼方案的维持治疗,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结果:在1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中,中位维持治疗5(IQR 2.3~8.5)个月后,6个月、12个月PFS率分别为63.6%、50.9%。在7例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患者中,中位维持治疗7.7(IQR 5~9)个月后,6个月、12个月PFS率分别为100%、75%。在7例经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经过中位7.7(IQR 5~9.5)个月维持治疗后,6个月、12个月PFS率均为100%。有8例患者报告了3或4级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奥布替尼方案的维持治疗在老年或体弱CNSL患者中是安全且有效的,可以有效延长其PFS,是一种新的维持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根据护理学的特点及带教老师所应当具备的一系列素质,结合血站实际带教工作及继教培训的开展,探讨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完善和提高的方法及其在护理带教中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护理学的特点及带教老师所应当具备的一系列素质,结合血站实际带教工作及继教培训的开展,探讨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完善和提高的方法及其在护理带教中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及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随机采集全血30袋(300ml/袋),在滤除白细胞操作前、后分别留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别记录过滤前后血液指标。分析临床130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和133例输悬浮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过滤后红细胞(RBC)回收率大于90%、白细胞去除率99.99%、血小板去除率76.66%、过滤后血液容积减少(44.28±3.12)ml,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MCV、MCH及MCHC过滤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细胞组FNHTR发生率(2.95%)低于悬浮红细胞组(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可有效去除白细胞,且红细胞回收率大于90%,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要求。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能有效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以流鼻血为主要症状的事件开展调查,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在这家幼儿园分楼层进行室内空气监测及采样。结果该事件共报告病例14例,发病率8.24%(14/170)。根据3家不同检测机构的监测结果,显示幼儿园室内甲醛浓度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0.10mg/m~3)结论这是一起由室内甲醛浓度超标导致的以流鼻血为主要症状的事件,应防范学校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elapsed/refracto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R/R CN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3例R/R CNSL患者,分别使用BTK抑制剂单药、BTK抑制剂联合化疗、BTK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方案,BTK抑制剂包括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初始剂量分别为(420~560)mg/d、320 mg/d、(100~150)mg/d,分析治疗后的最好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BTK抑制剂单药组(A组)、BTK抑制剂联合化疗组(B组)、BTK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组(C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44.4%、85.7%和76.9%,B组的ORR高于A、C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L,PCNSL)患者的ORR(78.6%vs. 66.7%)高于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econ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全麻治疗,研究组给予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治疗,观察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2、4、8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更低(t=24.863、26.317、23.051、9.60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PCA)用量明显更少,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明显变少(t=29.256、39.070、17.291、7.520、3.80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前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3,P0.05),而在术后6 h、1 d及3 d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10.337、6.182;均P0.05)。两组有效神经阻滞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发挥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且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早期镇痛更优,减少下床活动及出院所需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腰丛阻滞与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及传统手法腰丛阻滞对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因椎间盘突出导致腰腿痛的患者共21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神经刺激组和双重组,每组70例。比较三组穿刺总时间、一次成功穿刺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5周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比较三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双重组穿刺总时间最短(P0.05),而传统组和神经刺激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1.43%,神经刺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2.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双重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达到92.86%(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和治疗5周后,各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三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最高(P0.05),但神经刺激组和双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周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注射后短暂腰腿痛加重情况。传统组和神经刺激组的血管穿刺率显著高于双重组(P0.05)。但三组患者发生尿潴留和头晕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腰丛阻滞对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但操作时间更少,对患者造成的损失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