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患者女,43岁,因心悸、咳嗽、胸痛等不适入院.既往史:2005年曾因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加子宫次全切术”.本院胸部CT示左肺上叶及右肺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可能.为明确病变性质及原发灶,于本科行全身PET/CT检查.全身PET/CT(美国GE Discovery STE)示子宫呈术后改变,局部囊实性肿块,代谢不高,考虑肌瘤复发并囊肿;左上肺下舌段及右下肺后基底段结节,右下肺背段软组织肿块,大小约8.3 cm×8.6cm,边缘光滑,代谢不高,SUVmax为1.5,考虑良性平滑肌瘤转移可能(图1).在PET/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符合子宫平滑肌瘤(图2). 相似文献
2.
PET可从分子水平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是18F-FDG,而最常用的细胞增殖显像剂是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这两种显像剂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方面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而在治疗后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近年也很受重视,特别是肿瘤在放化疗前后对18F-FDG和18F-...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反映食管癌细胞受照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别接受5、10、15 Gy剂量X射线照射,照射后2、4、8h检测细胞对18F-FDG和18F-FLT摄取率的变化,以及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5 Gy照射后2、4h,细胞对18F-FDG摄取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9.45%和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5 Gy照后2h,对18F-FDG摄取率却增加了26.5%(=3.04,P<0.05),其余照射组对18F-FDG摄取率均有明显减少(F=25.75,P<0.05).5 Gy照后2h,18F-FLT摄取率(3.65±0.41)%与对照组(4.00±0.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照射组对18F-FLT摄取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F=33.93,P<0.05).在5、10、15 Gy照后2、4、8h,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对18F-FLT摄取率与AT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r=0.887,P<0.05)优于18F-FDG与AT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r=0.622,P>0.05).结论 18F-FDG和18 F-FLT两者均可反映食管癌细胞照射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18F-FLT比18F-FDG能较好地反映食管癌细胞照射后超早期生物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LT在评价食管癌细胞及其动物模型经X线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以5、10和15Gyx线分别照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照射前及照射后2、4和8h检测细胞对^18F—FLT摄取率的变化、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的表达情况。将24只荷食管癌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未照射)组;10Gy照射后1、7及15d各1组,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并测量肿瘤对^18F—FLT的摄取值(T/NT)的变化。显像后处死各组荷瘤裸鼠,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照射前、后瘤组织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Ki67抗原的表达。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照射前细胞对^18F-FLT摄取率为(4.00±0.42)%;经5、10、15Gy照射后2h分别下降至(3.65±0.41)%、(3.17±0.45)%和(2.53±0.28)%;照射后4h分别下降至(2.84±0.35)%、(2.58±0.39)%和(1.80±0.22)%;照射后8h分别下降至(2.71±0.23)%、(1.89±0.31)%和(1.44±0.20)%。与对照组比较,5、10、15q照射后2、4、8h,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2,P〉0.05);ATP浓度下降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受照后的^18F—FLT摄取率与ATP浓度呈正相关(r=0.89,P〈0.01)。^18F—FLTPET显像示裸鼠肿瘤呈高摄取,照射前T/NT为2.24±0.06,照射后1、7和15d分别下降至1.99±0.09、1.85±0.04和1.15±0.10。瘤组织对^18F-FLT的摄取值与PCNA、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和0.88,均P〈0.01)。结论^18F—FLT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内摄取的变化能较好地评价其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18F—FLTPET有望用于监测食管癌照射后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与超声术前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及继发于慢性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价值。方法 纳入113例术前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和颈部超声检查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包括95例PHPT及18例慢性肾病SHPT;以术后病理为标准,分析各影像学方法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共于95例PHPT中诊断108处病灶,其中90处显像阳性、18处阴性;于18例慢性肾病后SHPT中诊断46处病灶,其中44处显像阳性、2处阴性。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和超声定位诊断PHPT的准确率分别为87.96%(95/108)、92.59%(100/108)和79.63%(86/108),定位诊断慢性肾病后SHPT准确率分别为58.70%(27/46)、86.96%(40/46)和71.74%(33/46),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超声诊断PHPT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慢性肾病后SHPT,SPECT/CT显像诊断准确性率显著高于双时相平面显像(P=0.004)而与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双时相平面显像与超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超声术前定位诊断HPT准确率较高。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PHPT效能优于慢性肾病后SPHT;推荐对慢性肾病后SHPT优先行SPECT/CT显像。 相似文献
6.
早期监测肿瘤在不同治疗方法中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PET可从分子水平上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特异度.18F-FDG为葡萄糖类代谢显像剂,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像剂,因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表现为对肿瘤的非特异性显像.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为核苷酸类代谢显像剂,在细胞增殖显像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两者在肿瘤监测、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各具特点.该文就PET-C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探讨两者在监测非手术治疗疗效时何者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腹壁内,主要表现为腹壁包块伴或不伴周期性腹痛.该病发病率低,占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的0.03%~3.5%[1].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少数见于阑尾、腹腔镜卵巢切除、异位妊娠等术后[2-3].文献报道足月剖宫产后AWE发生率为0.03%~0.47%[4].AWE恶变术后复发者则比较罕见,现将其临床病理资料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着重探讨AWE恶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在诊断AWE恶变中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误诊及降低术后复发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乳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满足条件的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吡柔比星(THP)碘油乳剂组,共27例;B组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THP碘油乳剂组,共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肿瘤坏死率、肿瘤大小、AFP值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结果 A、B两组术后1个月肿瘤坏死率、术后1个月两组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A组肿瘤最大径较术后1个月反而有所增加,而B组肿瘤最大径继续减小.随访表明,B组术后9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油乳剂治疗巨块型肝癌能提高肿瘤坏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岁9个月.2011年9月发现右眼眶外侧一黄豆大小包块,未予特殊处理.后包块呈进行性增大并伴右上臂不适.体格检查:右眼眶外侧上方软组织肿胀,局部包块无移动.当地医院右肱骨X线片示:右肱骨中段溶骨性改变(图1a);MRI检查示:右眼眶外侧新生物伴骨质破坏伴明显强化(图1b,1c);相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尤文肉瘤可能.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明确全身其他部位骨骼有无肿瘤侵犯,行18 F-FDG PET/CT检查.显像结果示:右眼眶外侧上方肿块,最大截面约3.7 cm× 1.9 cm,SUVmax为4.4;右眼球向前突出,邻近眼眶骨质破坏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占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6.9(35 ~68)岁.患者最终诊断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5例)、肿瘤病史和临床随访结果(9例)为依据,分析18 F-FDG PET/CT诊断情况.结果 14例心脏肿瘤,18F-FDG PET/CT均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转移性肿瘤11例,占78.6% (11/14);原发恶性肿瘤2例,占14.3% (2/14);原发良性黏液瘤1例,占7.1% (1/14).11例转移性肿瘤的原发肿瘤分别为HCC(8例),肺癌(2例)和食管癌(1例).2例原发恶性肿瘤均发生转移.13例恶性肿瘤患者SUVmax为3.2 ~10.7,高于正常心肌.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心脏转移及原发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探查心脏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