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3月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联合威芙莱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肾结石患者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20—78岁,平均病程1~30年。其中25例有过开放性肾脏手术史,术前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结石2.0~4.5cm。10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50例肾积水不明显,2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10例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健康教育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以及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目标人群分类研究、效果评价指标研究、材料设计制作研究、不同目标人群干预模式和干预终目标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行532 nm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因合并白内障而难以进行详细眼底检查或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3例120只眼,先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有眼底激光治疗指征者及时进行532 nm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人工晶体均植入囊袋内,术后检查发现需行激光光凝治疗者共35例38只眼(31.7%),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2例12只眼(31.6%),保持不变者23例26只眼(68.4%),无视力下降者,经眼底镜检查及FFA检查眼底病变明显好转并保持稳定,无继续进展者。结论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进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早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发现的病变及时行激光光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口服泼尼松片联合高压氧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AION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口服泼尼松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1月后复查视力、视野及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并比较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视力和视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厚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口服泼尼松片联合高压氧治疗AION,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29岁。宫内孕6周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刮出组织约30g。术后10d复查B超,经腹部B超可见子宫内膜分离,内见前后径0.5cm的无回声区,宫腔下段可见1.0cm×0.5cm的椭圆形光团。活力碘消毒外阴及避孕套后经阴道B超可见光团为密集细小点状回声,形态、位置不固定,可随阴式探头在阴道内来回移动而改变形态并且在宫腔内改变位置,有飘浮感,探头停止移动后,光团随之停止移动,但有滞后现象。未行清宫术,回家观察。人流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后2d复查子宫,经阴道B超可见两层子宫内膜闭合成纤细线状,内未见液性暗区,未见异常光团回声。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术后复发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且多次复发可造成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眼球运动受限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逐渐成为眼科医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梳理了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及眼部危险因素,翼状胬肉自身相关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基因、病原微生物相关危险因素等;并阐述了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治疗策略,如手术的选择,辅助药物、物理治疗策略,中医药治疗策略等。本研究可为眼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角膜板层带环形结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化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11眼)严重眼表化学烧伤病例,行全角膜板层带环形结膜移植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方法、时机、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1例中,10例在术后3~7d上皮愈合,1例12d后才愈合。随访1年,全部眼表稳定,角膜透明或半透明,其中6例周边部有少量血管翳侵入,8例层间基质床有新生血管生长,仅1例眼表及角膜血管纤维化愈合。结论 全角膜板层带环形结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化学烧伤,术后早期即可获得较为完整的眼表面,由于供体角膜缘干细胞所提供的新上皮,使术眼获得正常眼表型上皮,维持眼表的稳定和生理功能。主要并发症是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评价对其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后再行LASIK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拟行LASIK术的1015例2030只眼扩瞳后用Volk Digital WideField前置镜和三面镜详查眼底,对于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亚临床视网膜脱离等眼给予532nm激光预防性光凝,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B组),其余未行眼底激光预防性光凝的手术患者为A组。观察两组术后1周、1和6个月、1年裸眼视力以及B组眼底情况。结果在1015例(2030只眼)中,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共146例237只眼。A组937例1874只眼和B组72例106只眼患者LASIK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患者LASIK手术后1和6个月、1年散瞳后复查眼底见视网膜病变程度稳定,变性区无进展和演化,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眼底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有临床意义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在LASIK术前给予预防性激光光凝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裂孔及脱离的发生,对LASIK术后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或传播阻断 (传阻) 标准前后疫情消长
规律, 为修订 《血吸虫病控制与消灭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阻县2个和传控县1
个,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各县达到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 (截止2008年或2009年) 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
析达标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广丰、 上饶和德安等3县达到传控后, 有螺面积分别压缩了96.79%、 98.99%和
99.77%, 钉螺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愈了95%的病人和病牛。达传控标准后, 广丰和德安2县分别历经了17年和26年达
到传阻标准; 上饶县则由于残存钉螺复现与扩散而导致螺情反复, 但人、 畜病情稳定, 尚未达到传阻标准。结论 结论 螺情反
复是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传控或传阻达标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一个较孤立单元的流行区域内, 如有螺面积或
钉螺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即使存在少量传染源, 血吸虫病也不易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