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病人参与质量控制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置入输液港的100例乳腺癌化疗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化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化疗期间实施病人参与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输液港维护信息获得能力、输液港日常维护能力、异常处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输液港维护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输液港维护有效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人参与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乳腺癌化疗病人输液港维护能力,减少病人输液港相关并发症,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PICC置管术中送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针对34例置管困难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有1例在放射科投影下调管成功,其他33例均在置管过程中调整成功。结论:术前评估、使患者放松、提前退出血管鞘、改变患者体位进行颈静脉压迫、旋转式送管等是有效解决这管困难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疼痛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机体反应。按疼痛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
性疼痛常为某些急性损伤的防御反应;而慢性疼痛的发生为多因素作用,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生物遗传机
制可能是导致慢性疼痛的关键因素。GTP 环氢化酶1 基因和四氢生物蝶呤在疼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阐明疼痛遗传机制和潜在治疗策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90年代初,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被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它是指经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安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由于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它不仅可以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同时也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反复穿刺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手术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方法将2007年经阴道手术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经腹手术(指征相同)的38例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结果研究组31例均无中转开腹,两组均无膀胱、输尿管、肠管等损伤。研究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次全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日常锻炼时间,研究组少于观察组(P〈0.01)。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而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应重视术中出血,选择合适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间 收治的 68 例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4 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症状、肠道反应等症状改善时间、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 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皮肤症状改善时间、肠道反应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评 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 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7.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35%(P<0.05)。结论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患者应用针对性干预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 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