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睾丸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通过1例左半结肠癌左侧睾丸转移的报道,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30岁年轻男性,左半结肠低分化腺癌根治性术后1年余出现左侧睾丸肿胀坠痛,后经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免疫组化证实为大肠来源。结论:结直肠癌睾丸转移报道罕见,临床表现一般为睾丸肿胀或鞘膜积液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放化疗,必要时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等。结直肠癌睾丸转移患者确诊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12个月。  相似文献   
2.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单抗分子靶向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由于迅速产生继发性耐药限制了其临床运用效果。因此,寻找生物标志物初步筛选敏感人群及预测耐药,以及研究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机制的产生以逆转耐药,都是进一步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3.
顺铂温敏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顺铂温敏纳米颗粒,表征其相关性质及不同温度下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方法采用自由基共聚及开环聚合法合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D,L丙交酯,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胶束结构包裹顺铂,测定其分子量分布、粒径、包封率、载药量、温敏特性及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空白载体粒径为(83.3±4.3)nm,包药后载体粒径(133.4±17.8)nm,比包药前增加了大约50nm。载药量为3.8%,包封率为35%。载药颗粒在单纯化疗时细胞抑制作用较小,加热后抑制作用明显增加(P<0.01),与游离药物相近(P>0.05)。结论顺铂温敏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温度控释特性,为热靶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口腔定位支架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VIP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月。对方法学相似的研究合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余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项前瞻性观察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口腔定位支架进行头颈部放疗患者的中重度黏膜炎及严重味觉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小于不使用口腔定位支架的患者(均P < 0.001);使用口腔定位支架有减轻口干症的趋势。结论    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口腔正常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饮用水中卤代羧酸的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联用离子色谱法定量分析和半靶向筛查方法.方法 对色谱柱的种类、流动相的浓度、柱后添加乙腈的流速、柱温以及进样量进行考察,同时对质谱条件进行优化.饮用水样品过滤后直接注入离子色谱-轨道阱质谱分析.经AS21阴离子交换色谱柱(2 mm×250 mm)分离,800 mmo...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在转移瘤姑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5例转移瘤患者采取SIB-IMRT,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2.0~5.0 Gy/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1.8~3.0 Gy/次,共治疗10 ~28次.并制定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作为比较.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除1例患者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肝脓肿未能完成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9例患者同步静脉或口服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分级:38.64% (17/44)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Ⅰ~Ⅱ级消化道或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2% (25/44),仅3例患者(6.82%)出现Ⅲ级骨髓抑制,无Ⅲ级及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和任何Ⅳ级不良反应发生.放疗计划评估:SIB-IMRT与3D-CRT计划GTV平均受量分别为(5556.1±925.6) cGy和(4491.5±881.4)cGy,提高了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92,P=0.000).危及器官的比较:共评估了包括肺、小肠、脊髓、肾脏、肝脏等167个危及器官,其中有72个危及器官的受量SIB-IMRT较3D-CRT减小,减小0.50%~77.43%,平均19.71%;95个危及器官的受量增加,增加0.59%~86.71%,平均18.13%;总平均为增加0.86%.因此,SIB-IMRT计划可以接受.临床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5 ~ 26个月),失访2例,照射野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5.23%(40/42).结论 采用SIB-IMRT可显著提高肿瘤区的照射剂量,正常组织受量有增有减,增加的幅度较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首次报道至今已有一个世纪,对该肿瘤的认识也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作者回顾该肿瘤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病理诊断确诊的5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微卫星状态与KRAS、NRAS突变状态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Ki-67、EGFR、MGMT及Lgr5的表达情况。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frequency MSI,MSI-H)大肠癌组与微卫星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low-frequency MSI,MSI-L)大肠癌组,比较组间的临床、病理等资料的差异。  结果  572例大肠癌患者中40例(7.0%)为MSI-H,532例(93.0%)为MSS/MSI-L。与MSS/MSI-L组大肠癌病例相比MSI-H组具有以下特征:1)病灶常位于右半结肠;2)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比例相当;3)肿瘤分期较早,即Ⅰ/Ⅱ期分期比例较大(P=0.003);4)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 0.023);5)形成癌结节比例较低(P=0.005);6)KRAS第2外显子突变率较低(P=0.004),NRAS未突变。两组在MGMT、EGFR、Lgr5、Ki-67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检测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  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相关,与MSS/MSI-L的大肠癌患者相比,MSI-H的患者具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且NRAS及KRAS第2外显子的突变率低,MGMT甲基化率高,可为大肠癌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伴NED 98例胃癌患者和同期不伴NED 33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 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伴与不伴NED的两组胃癌患者均具有以下特征:起病症状相似,年龄<65岁和肿瘤直径≥4 cm更多见,神经浸润比例较高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比例相仿;而两组在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TNM分期及脉管浸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Syn的阳性率分别为704%、755%,共同阳性率为459%。生存分析显示伴NED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62%、342%,明显低于不伴NED胃癌患者的889%、64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伴NED胃癌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和神经是否浸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伴NED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免疫组化染色是判定胃癌伴NED的主要方法,伴NED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进行CTCs检测,并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应用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性别、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微波术后CTCs数目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年龄(P=0.274)、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P=0.271)、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P=0.214)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CTCs数目在微波消融术后会增加;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疾病状态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