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椿  李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49-115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瘫痪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12 0例初发的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 ,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脑梗死发病后 3d、脑出血病后 7d神志恢复清楚 (GSC≥ 8分 ) ,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理疗、针灸 ) ,疗程 1个月 ;对照组不进行正规综合康复治疗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1个月、2个月、3个月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 )和Barthel指数量表 (B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FMA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 1个月、2个月及 3个月后康复组FMA和BI评分显著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降低致残率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来脑卒中860例继发癫痫发作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7.91%,早期发作5.08%,晚期发作3.02%,前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心源性脑梗死;后多见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关.病损累及皮层是重要的的致痫因素,多脑叶受累使癫痫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血肿刺激和出血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及缺氧,使大脑皮层神经元大量放电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机制,晚期癫痫发作是与胶质细胞增生、疤痕形成、萎缩粘连或中风囊等致痫灶有关。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出血颅内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出血动脉血流速度参数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出血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频谱,观察其参数值。结果 博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血流速度更能反映ICP的变化,当PI>1.0,RI>0.6时,应考虑ICP升高。TCD血流频谱可作为监测ICP的指标。结论 采用TCD监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变化,某些参数与颅内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了解颅内压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动脉硬化症病人146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单独用药,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1d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用药后2组药物均不同程度地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但银杏叶注射液组强度优于灯盏花素注射液组;2组药物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血脂、血液黏度,其中以银杏叶注射液作用最强。结论银杏叶、灯盏花素注射液均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黏度。但银杏叶注射液强度优于灯盏花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变化厦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BP—ELISA双抗夹心法进行定量检测对脑出血30例、脑梗塞30例反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水平。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脑出血、脑梗塞组结果相似。结论测定脑卒中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从生化指标采反映脑实质损害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结合影像学对判断脑卒中的病情和预后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