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载体HSV-TK导入了PA317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Hela/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10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Hela/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11.1%、30.6%和47.2%(均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宫颈癌细胞Hela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DNA与人宫颈细胞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与人宫颈细胞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3条人mtDNA探针,对一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1例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24例子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癌组织及癌旁宫颈组织的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3条mtDNA探针在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或间期核中均未出现阳性杂交信号;而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24例肿瘤组织标本的部分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中均出现了阳性杂交信号.而在癌旁组织的部分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中虽也出现了阳性杂交信号.但与肿瘤组织标本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癌细胞核基因组中存在mtDNA的同源序列,这些同源片段的出现可能与细胞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还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2例ACA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还少胶囊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共治疗2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ACA,B超测量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结果治疗后ACA转阴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还少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清除ACA,改善子宫动脉血流使血管阻力降低,血供增加,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FIGO手术病理分期Ⅲ期以上26例腹腔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子宫内膜癌合并腹水的病人经腹腔化疗腹水消失,择期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26例均术后进行腹腔化疗,平均化疗2.7个疗程。总的生存率:2例Ⅳ期分别存活7个月及13个月;1例Ⅲc期病人存活36个月;23例存活至今,5年以上10例,3年以上7例,余均在随访中。结论腹腔化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著,是否能代替放疗治疗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的Ⅲa期病人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8.
<正>自然流产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生率约占临床妊娠的10%~20%[1]。近年来还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绝大多数自然流产发生于孕早期(孕12周以内)。诱发自然流产的可能原因众多,涉及到遗传、感染、解剖、免疫、内分泌、基因因子及其他未知因素等,再加之技术手段的限制,给其病因的确定增加了许多难度,使临床上不明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60%~70%患者已属晚期,一般认为卵巢癌合并腹水约占病例数1/3~1/5[1].因此,术前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对33例卵巢癌合并腹水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有关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1980 年~1992 年本院收治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24 例,回顾性分析有关预后因素。 结果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五年生存率81 % ,病理类型、病期及合理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无性细胞瘤与非无性细胞瘤及各期间的五年生存率差异显著( P< 005) 。 结论 Ⅰ期及Ⅱ期无性细胞瘤患者行保留生育机能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