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损伤在腹部创伤中少见,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且不易术前明确诊断.为提高其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7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6-07~2006-06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外伤性脾破裂3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8~55(平均32.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4例,摔伤1例。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2d。合并伤包括左肋骨骨折12例,血气胸3例,左肾挫伤4例。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的急腹症,其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SAP的早期识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未成熟粒细胞百分率(IG%)是一种新兴的炎性指标,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变化。鉴于炎性指标在SA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IG%在SAP早期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521例根据指南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3例为SAP(SAP组),458例轻症或中重症AP(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IG%、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水平等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炎性指标对SAP的诊断效能。
结果:SAP组的病死率为2.2%(18/63),非SAP组为28.6%(10/458);SAP组患者较非SAP组患者年龄偏大、ICU入住与行外科治疗比例高、住院时间长(均P<0.05)。SAP组IG%、WBC、NLR、CRP均明显高于非SAP组(均P<0.05),但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16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WBC、NLR、CRP对预测SAP的有效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在最佳临界值为0.9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8%,明显优于WBC(AUC:0.665;敏感度:66.6%;特异度:87.6%)、NLR(AUC:0.752;敏感度:73.3%;特异度:76.5%)、CRP(AUC:0.802;敏感度:100%;特异度:54.9%)。
结论:血常规中IG%>0.9可能是早期胰腺坏死的重要指标,与其他传统炎性指标相比,IG%可能是一种更有效、更可靠的SAP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erbB-2及P16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4例乳腺癌的ER、PR、C-erbB-2、P16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8例ER、PR阳性中的C-erbB-2表达10例,P16表达ll例。26例ER、PR阴性中C-erbB-2表达17例,P16表达8例。30例发生淋巴结癌转移,C-erbB-2表达19例,P16表达7例。24例淋巴结无癌转移的,C-erbB-2表达8例,P16表达12例。结论 C-erbB-2表达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C-erbB-2表达与淋巴结癌转移呈正相关。P16表达与ER、PR水平不相关,但与淋巴结癌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复杂的肝胆胰手术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34例(70~83岁)高龄患者行复杂的肝胆胰手术后,对出现不明症状、体征、体温持续38.0℃以上,广谱抗生索应用5d以上,除外耐药细菌感染以及对患者的痰、引流液、血液、尿、便等进行涂片查真菌及培养。确诊后,使用氟康唑150~200mg(首次剂量加倍),1次/d静脉滴注,直至真菌清除后3d。结果34例中30例均经系统抗真菌治疗痊愈;2例用药5d后各种检查均正常,停药1周后真菌感染复发,再用药直至真菌清除后6d治愈;死亡2例,均为真菌性败血症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高龄肝胆胰术后产生的难以解释的体温、口腔及舌面白斑、引流液的絮状物及颜色的异常要及时采集分泌物标本送检确诊,及时使用足量和足够时间抗真菌治疗;对可疑真菌感染的病例要预防性抗真菌用药,这是保证术后真菌感染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明确高龄大肠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54例高龄(>80岁)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NI最佳临界值为45.3,以此分为低PNI组(≤45.3,n=71)和高PNI组(>4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复杂的肝胆胰手术后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对34例(70~83岁)高龄患者行复杂的肝胆胰手术后,对出现不明症状、体征、体温持续38.0℃以上,广谱抗生素应用5 d以上,除外耐药细菌感染以及对患者的痰、引流液、血液、尿、便等进行涂片查真菌及培养.确诊后,使用氟康唑150-200 mg(首次剂量加倍),1次/d静脉滴注,直至真菌清除后3 d.结果 34例中30例均经系统抗真菌治疗痊愈;2例用药5 d后各种检查均正常,停药1周后真菌感染复发,再用药直至真菌清除后6 d治愈;死亡2例,均为真菌性败血症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对高龄肝胆胰术后产生的难以解释的体温、口腔及舌面白斑、引流液的絮状物及颜色的异常要及时采集分泌物标本送检确诊,及时使用足量和足够时间抗真菌治疗;对可疑真菌感染的病例要预防性抗真菌用药,这是保证术后真菌感染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术中出血量、术后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感染率更低,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延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与体会。方法 对27例外伤脾破裂延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通过初诊、复诊,详尽的病史调查,针对性的辅助血常规、B超、CT、腹腔穿刺检查及抗休克与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脾切除19例(脾切除脾片大网膜包裹移植术7例),明胶海绵压迫或填塞大网膜覆盖缝扎保脾术5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结果 26例痊愈,1例并发肺内严重感染死亡。结论 对于腹部外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根据病史及有针对性的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愈外伤性脾破裂延迟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