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L-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采自24例SLE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CAM-1和L-选择素;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IL-2、IL-6、IL-8和IL-10;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L-选择素、IL-6及IL-2/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无明显变化,IL-8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sICAM-1、L-选择素和IL-6表达增加,而IL-10表达减少,提示免疫紊乱、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失平衡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以外的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临床分离的19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依据NCCLS(2004版)。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升高,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米诺环素以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6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65%~92%。结论:连续监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Lp(a)]与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德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108例,正常对照100例,测定血清中脂蛋白(a)、胆红素及尿酸的水平.结果 ①血清脂蛋白(a)、尿酸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升高.②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脂蛋白(a)、胆红素、尿酸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E-sel)、L-选择素(L-se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5例HFRS患者(轻症组8例,重症组7例)按病期采血用ELISA检测E-选择素、L-选择素、I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D用分析仪检测;并同期作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E-选择素、L-选择素、sICAM-1水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均显著增高,峰值出现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与ALT、BUN、白细胞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结论 E-选择素、L-选择素、sICAM-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血浆血管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升高可能是造成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Elecsys-1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由瑞士罗氏公司于1997年推出。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化学发光技术,将电化学和免疫测定相结合,具有超高的测定灵敏度和线性,应用专利的包被技术,独特的载体,稳定的发光试剂,使得测定线性超过7个数量级。二维条形码技术的使用,避免了手工操作,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可以随机进样,自动稀释和液面、凝块、气泡自动探测。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大中型医院。笔者将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报警代码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发病中的作用。44例患者(轻症组20;重症组24)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IL-12、IFN-γ和IL-4,并同步检测血像和BUN。结果发现,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的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的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IFN-γ的变化情况与IL-12相似,轻、重二组之峰值分别为15.95±18.05μg/L和5.94±8.24μg/L,与对照组(0.27±0.15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IL-4在病程中变化不明显;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IL-12、IFN-γ大量释放,而IL-4相对不足、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p70(IL-1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索-4(IL-4)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轻症14例、重症11例),按病期(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2、IFN-γ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4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 血清IL-12水平各病期比较变化明显(F=5.765,P<0.01),与对照组[(0.56±0.10)μg/L]比较,轻、重症组血清IL-12水平在发热期[(0.87±0.38)、(1.08±0.77)μg/L]、低血压少尿期[(0.77±0.21)、(2.11±2.13)μg/L]、多尿期[(1.42±1.10)、(1.20±0.88)μg/L]均见明显升高(P<0.01).IFN-γ水平轻、重症组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分别为(8.04±13.05)、(5.94±8.24),(15.95±18.05)、(4.41±4.10),(1.09±1.24)、(1.38±1.74)μg/L,,与对照组(0.27±0.15)μg/L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4在病程中变化不明显(F=0.682,P0.05).轻、重症组的IFN-γ与IL-4比值(IFN-γ/IL-4)在发热期[(2.46±3.52)、(16.92±22.77)γg/L],低血压少尿期[(2.52±2.72)、(1.77±2.06)μg/L]、多尿期[(1.45±2.28)、(2.32±3.98)μg/L]均高于对照组[(0.36±0.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UN变化趋势与IL-12各病期变化相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血清IL-12、IFN-γ水平增高,IL-4相对不足,存在明显的Th1/Th2平衡失调,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并参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7月-2011年7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36例,并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均进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检测,而后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健康组高,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L-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采自24例SLE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CAM-1和L-选择素;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IL-2、IL-6、IL-8和IL-10;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L-选择素、IL-6及IL-2/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无明显变化,IL-8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sICAM-1、L-选择素和IL-6表达增加,而IL-10表达减少,提示免疫紊乱、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失平衡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ACS包括UAP、NSTEMI和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变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基础上的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16,CXCL16)是属于CXC趋化因子亚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以可溶性或跨膜表达2种形式存在,具有趋化因子、清道夫受体及黏附分子等3种分子的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可溶性CXCL16进入血液循环后其浓度稳定且可达1 μg/L以上,但血清CXCL16能否成为一种冠心病的无创诊断标志目前尚存在争议[1].Sheikine等[3]发现冠心病,包括ACS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XCL16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但随后的研究却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XCL1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ACS患者[4-5].本研究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ACS患者血浆CXCL16水平,探讨血浆CXCL16水平与AC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