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45岁,因乏力、纳差、消瘦伴腹泻于2013年12月19日于当地医院查B超示肝脏多发占位,肝功能提示:TBil 19.8μmol/L、DBil 13.8μmol/L、ALT 83U/L、AST 122U/L,考虑诊断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以“肝占位”于2013年12月23日收住入科。患者既往无病毒性肝炎病史,无饮酒、长期服药史,近1月来每日大便2-3次,色黄质稀不成形,近1月体重下降约6kg。查体:体温36℃,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5/76mmH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 5(LN-5)表达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7例肺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 5蛋白表达,同时通过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LN 5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结果肺腺癌组织中LN 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12/57),癌旁组织中为1.7%(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敏感突变(E19+E21)的发生率为43.9%(25/57),EGFR非敏感突变(野生型+E20)的发生率为56.1%(32/57)。LN-5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EGFR突变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LN 5表达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r=-0.283,P<0.05)。结论 LN 5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其表达与EGFR突变状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lypican-3、Hep Par1和CD3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01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glypican-3、Hep Par1和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HCC中glypican-3阳性率为83.2%,在癌旁正常肝组织内为(-)。在HCC中Hep Par1阳性率为90.1%。glypican-3和Hep Par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微血管浸润、有/无肝硬化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D34呈现特殊的HCC型微血管染色。结论glypican-3、Hep Par1和CD34联合使用对HCC的诊断有更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建议作为HCC诊断的首选一线抗体。 相似文献
4.
5.
原发的肝间叶源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1],其他间叶源性肿瘤少见。现结合文献将本院治疗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和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U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永和县人口计生局积极推行"三三三"工作制,不断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提质提速。"三三三"工作制,即"三抓三执行三落实"。"三抓":抓乡村两级计生月例会的召开,抓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发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表型的特征.方法 光镜观察1例NF1伴发的EGIST的形态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117、CD34、PDGFRA、SMA、S-100、DOG-1、desmin及Ki-67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DNA序列分析kit和PDGFRA基因表型.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略呈编织状排列,细胞中~重度异型,可见多灶性、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CD117和PDGFRA阳性,而CD34、SMA、S-100及desmin均为阴性,Ki-67高表达,增殖指数约20%.DNA序列分析显示kit第9、11、13和17外显子和PDGFRA第12/18外显子均为野生型,未发生突变.患者术后未予以放、化疗,目前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NF1伴发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多为多发性,主要见于小肠,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DNA序列分析大多显示kit和PDGFRA均为野生型,危险度偏低.本例肿块位于腹膜后,其细胞增殖活性高,属高度危险性肿瘤,此类病变可能存在其它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牙源性鳞状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法对1例牙源性鳞状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位于右下颌骨,病灶为多房囊性,表面骨质菲薄,内容物为灰白色凝胶样,骨质破坏.光镜下可见肿瘤组织由形态大小不等、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岛和纤维间质构成,具有局部浸润性.免疫组化:Ki-67和p53均阴性.结论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形态特点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需与成釉细胞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或成釉细胞纤维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10.